新华社杭州5月22日电
(记者俞菀)因为电影《一代宗师》和《叶问》,咏春拳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传统武术。在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峰上,浙大附中的许多少年,除了读书外,又有了一项新的“功课”,练拳。
校团委书记裘萤说,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和艺术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健康力”。学校原本已经有不少运动型选修课和社团,但少了“传统武术”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当然,习武的主要目的还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锻炼意志,而不是为了直接的身体对抗。
据悉,浙大附中自2017年新学期开设咏春拳选修课,一下子就引来上百名学生报名,其中不乏“女少侠”。这门课主要针对高一高二学生,每周开课三次。
学生们的“师父”,是叶问的第三代弟子姜涵泷。“当年,鲁迅为唤醒民族自觉‘以笔为刀’,今天的学生为何不能‘以刀为笔’?”撇开玄而又玄的概念,姜涵泷觉得修习传统武术的当代意义,大致可分三个方面。
一是学会更好地与自己和别人相处。二是让学习在情境中发生,让教化更有空间感。“好好学习不是争强好胜,什么是赢?为什么要赢?习武中自有更多领悟。”三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来留去送、拖甩直冲、以巧胜灵”,是咏春口诀,更是处世哲学。
绿茵场上、体育馆里、群山之巅……练拳的少年们,成为西湖边一道独特的风景。学生们除了相互“切磋”,也会时不时向姜涵泷“讨教”。
当今时代还需不需要侠义精神?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武术?孩子们一边练拳,一边就这些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传统武术流传了那么多年,早就不是一种打打杀杀的东西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高二学生王观之说。“侠义精神的当代内涵,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名和利看得太重。武术基本上是用来防身的而不是攻击他人,保护自己和朋友、亲人。”学生付宇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