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对许多人而言,饺子好吃可包起来有些麻烦。而我却对包饺子情有独钟。不光每逢大小节日、家人生日、各种纪念日包,就连双休日,只要有时间,哪怕只有我一人,也常想来上一顿美味的饺子。
这其中的缘由还要从我上大学时说起。那时意气风发的我除了跟上高三时一样用功学习外,更多的精力还用于学生会事务、社团活动和系团总支工作上,生活、学习无比充实,让我这个家中的乖老幺暂时忘记了想家这种伤心的事儿,全身心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学生活中。大二的时候,学校把我列为入党培养对象,兴奋之余我更加努力。要知道偌大的学校每年能列为考察对象的只有几位同学而已。几个月后同一批考察的另外三位同学都入党了,只有我没有入成。后来才知道是由于有同学跟系领导说我在搞三角恋爱。
天哪!这可是八十年代的中国北方城市。我实在是冤枉!我生气!我郁闷!那个我颇有好感的男生追求我,而恰好有一位女生也喜欢这位男生。我以为只要像只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就可以逃避这一切烦扰,可是没想到这样的事情到了别人的嘴里竟变成了在谈三角恋爱。二十岁的我面对闲言碎语一度手足无措,情绪低落到了冰点。就在这时,美丽的梅走近了我,陪伴在我的身边。
梅是家住本地的一位女同学,她放弃了每天下课后回家的机会,善解人意地和我一起在校园散步,晚上一起在自习室阅读,试图用自己的陪伴缓解我的苦楚。一个周末,梅热情地邀请我和她一起回家,去见见她的家人。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脆弱如我高兴地与梅一同欣然前往。一进梅的家门,看到的便是她的父母和两个妹妹在张罗着包饺子的画面,我当时分明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一如父母的关爱,眼中氤氲着快要忍不住的眼泪。我们一起包饺子,有说有笑地忙乎着,马上我就释怀了。
在我的记忆中,一直保存着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四个女孩叽叽喳喳地边包饺子边讨论谁包的好看,梅的父母一位在擀皮一位忙碌着张罗凉菜……
那天的饺子最好吃不过了。不光是饺子的外形、馅料有别于以往,就连其间所蕴含的亲情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更难忘的是饭后梅的父亲和我推心置腹说的一番话,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他说,成长是什么?成长便是一种蜕变,只有当你心平气和地从容面对所有的一切时,你就会比以前成熟许多。
或许是这顿饺子让我印象太深,也或许是从中得到了许多关于成长的启示,总之从此后,我对饺子的兴趣深了许多。但赋予包饺子更多情怀的,是另外一个让我永远忘不了的心结。
那一年,父亲患重病住进了医院。刚成家不久的我想着遵照医嘱给父亲准备清淡可口的饭菜,可是准备什么饭才能让父亲既吃得舒服,又可以体会到我的心意呢?一个念头涌上心头:包饺子。考虑到还得满足清淡的要求,于是我决定包素饺子。
生活经验不很丰富的我,平生第一次独自一人挑战包饺子这样高难度的“工程”。
先和面。可是得和多少呢?想想不计划多包,先活两小碗吧。边干边想着妈妈说过的要“盆光、面光、手光”的要求,面成团了,可是却有些硬,只好续水再和,终于把面活成想象的样子了,放一边饧着,再准备馅儿。鸡蛋、香干儿、粉条和一丁点韭菜,提鲜而已,多了不好消化。各种材料剁成碎丁,加上各式调味品、搅拌均匀,一尝味道不错!这时面也饧好了,开包。
以前每次包饺子都是好几个人一起忙活,我从来都是只管包的那个,擀皮对我来说有点难度,可如今只有我一个人,我只好硬着头皮慢慢做。擀好三五个皮,停下来先包几个,再擀、再包。平常的肉馅儿用筷子便能夹起,可换成素馅儿却只能用勺子,而且素馅儿太散,包起来很费劲,一不小心就捏不住或露馅儿了。可是想想病床上的父亲,再费劲我也不怕,笨手笨脚的我竟然费了一上午的功夫才包好三十来个饺子。
当我端着热乎乎的饺子站在父亲跟前时,我分明看到了父亲期待的目光。那一天,父亲破天荒地一顿饭吃了七、八个饺子,还不住地说着“我也能吃上我的珍儿专门为我包的饺子了。”而我却悄悄地跑出病房外抹眼泪去了,因为病重的父亲已时日不多。
不久父亲就离我而去了。那之后,在祭奠他的食品中,总有一份我精心包好的饺子。
从此以后,“包饺子”于我,便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每一次包饺子的过程,不光是与家人、亲朋分享一同做事的美好时光,即便是独自一人包揽这份繁杂的活计,想着大家能共同分享用心准备的这份独特的美味,也自有一分甘甜在心头。
其实,私下里,我还有这样一种想法,能不辞辛苦用心为大伙包饺子的人,一定是一位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不怕麻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