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秋天是多彩的,是变幻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在这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的美丽季节,带着对秋的眷恋和喜爱,我们全家前往介休绵山,去观赏那秋日的美景,品味那秋色的韵味,享受那秋风的凉爽,感受那秋雨的含蓄。
走进绵山,一股特有的历史文化气息俨然呈现在面前,古色古香的山门牌坊,错落有致的庙宇庭院,典雅别致的望枫亭台,还有那流传已久的历史典故和渐为人知的“寒食节”,不禁给这悠悠绵山增添几许神秘。相传,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骊姬之乱而流亡国外,大臣介子推曾在重耳极度饥饿之时,毫不犹豫地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给他吃。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时,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遂认为自己无功,于是带着老母隐退到介休绵山之中。当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亲自带着大臣们迎介子推出山为官,介子推不从,便采取三面烧山来逼迫,认为介子推是个孝子,为了母亲必定会选择下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大火扑灭之后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文公得知,悲愤交加。为了悼念介子推,晋文公下诏,在介子推忌日,禁烟寒食,以寒食来寄托哀思。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将寒食节演变为一个节日,最终发展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节日。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道路两侧崖壁突兀,怪石嶙峋。行游在绵山间,沿途经过的大小天然岩洞多达百余处,最大的“抱腹岩”,其山势犹如两手抱腹,岩内空间可抱200余间殿宇馆舍及万余名游人于其中,崖壁岩石裸露,清凉的泉水沿石缝终年滴沥,在崖的下部可以看到长年形成的石乳悬垂着,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长满苔藓,泉水注入石池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咚声,像这样挂在岩壁上的泉,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觅。一路上行,我们看到:在绵山中上层有许多在崖壁开凿的古栈道,天桥就悬于这峭壁之上。踏上这天桥,头顶的峭壁高耸入云,脚下的沟壑深不见底,上下岩壁寸草不生,真有“人在桥上过,云在脚下涌”的奇幻视觉。俯视绵山,成片成片的柏树林尽收眼底,一年四季苍翠旺盛,郁郁葱葱。据说这些柏树已有千年历史,高大挺拔,其中一株特有的古柏,形似长龙般生长在悬崖峭壁间,数千年不长不枯,实属罕见。
遥望远处,蜿蜒起伏的山峦绵延不绝,漫山遍野的植被葱茏翠绿,林间灌木丛多彩斑斓,红的像甘醇浓烈的葡萄酒,绿的像毛茸茸的地毯,黄的像成熟的层层麦浪,层林尽染,如诗如画,仿佛置身于一幅矗立在天地间的多彩画卷中。当我们来到耸立于两山之间、环绕于涧水之中的水淘沟时,一条曲折的溪水顺势延伸到绵山大峡谷中,只见沟内飞流激荡、百转千回,一层层重叠而下,滔滔不绝。沟边两侧的枫树林,在季节的变换下正呈现出片片醉人的金黄和娇人的橘红,金灿灿、红彤彤,透过阳光的照射,便能感受到绵山红叶那红似烈火、灿若朝霞的唯美,与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构成绝美画面,景色蔚为壮观。不知不觉中,天色变得阴暗下来,天空飘落起了小雨。站在阁楼里,望着这绵绵秋雨,细听见雨点儿打在树叶上的刷刷声,雨越下越大,不一会儿的工夫,满山的植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秋雨中,被冲洗得晶莹剔透,格外水灵。远处的山被层层雾气笼罩着,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此时的绵山,红、黄、绿交相辉映,沿着延绵起伏的山势,如游龙走蛇般蜿蜒回转,连绵不绝,不禁感慨大自然这鬼斧神工般的绝妙之美,我沉浸在这秋色的美景之中。一阵秋风袭来,带来丝丝缕缕的凉意,风夹着雨丝吹落在我的脸上,不由打了个寒颤,此刻的我真正体会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意境。
转眼间已近傍晚,雨也渐渐停歇。残阳的红晕染红了天边,绵山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宁静而幽美。再回首,看看那山、那树、那红叶,心生不舍,不禁大喊一声:绵山,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