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敬 通讯员姚旭东
核电是共和国的一张亮丽名片。核电主设备用不锈钢产品技术要求高,质保等级高,生产难度大,一直长期依靠进口。作为国内最早研发生产核电不锈钢材料的企业,太钢坚持自主创新,牢记大国重器使命,不断挑战极限,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内自岭澳二期以来已建成或在建的所有二代半、三代和四代核电项目的堆内构件等核岛主设备用不锈钢材料,太钢占据了核电用不锈钢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始终是主要的甚至是独家供应商。太钢核电用不锈钢能够得到业内的青睐,公司核电不锈钢材料产销研团队功不可没。他们怀揣梦想,历经艰辛,团结奋战,不断向核电不锈钢材料新技术、新领域进军。
尹嵬,技术中心不锈钢研究所产品工程师、太钢核电用不锈钢产销研团队的技术负责人。就是这个在常人眼中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工程师,20多年来与团队成员一道,紧盯国内核电发展方向,在核电专用不锈钢材料研发领域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相继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卡脖子”难题,为我国核电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尹嵬也被誉为太钢核电用钢技术研发“第一人”。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应当有科研人员,要解决问题,必须亲力亲为”。多年的攻关经历,让尹嵬养成了深入生产现场的习惯。那是第一次开发核电站的心脏——堆内构件用不锈钢板,其中的艰辛让尹嵬至今不能忘怀。钢板的技术指标要求极高,有的钢板厚度、宽度都超出了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设计能力。“第一次投料后,怕出问题还就真的出了问题。那个时期,吃不好睡不好,做梦都在想着怎么解决问题。”作为研发团队的技术负责人,看到产品的质量出了问题,尹嵬感到无比心痛。“作为科研人员,前期工作做扎实些,后面就会省很多心。多下些辛苦一次就干好,总要比反复多次划算。”尹嵬的话语犹如其人,质朴无华。
为弄清楚问题症结所在,尹嵬带头蹲点生产现场,白班连夜班,有时候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就这样,在他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国内首创的堆内构件用核级不锈钢板终于完工交货,尹嵬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随后又经过努力,先后攻克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堆内构件产品技术,实现了太钢在核岛堆内构件不锈钢板系列产品的国内独家供应,为我国核电主设备材料国产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研发不是单打独斗,要发挥团队每一位成员的作用。”尹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庄迎是技术中心的一位女博士,她曾获得“感动太钢”人物的荣誉,今年被评为公司特级劳模。三年前,庄博士以骨干身份加入尹嵬负责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快中子反应堆用材料研发课题组。“经常在我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尹工总是毫不保留向我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他是我遇到的贵人。”在课题推进过程中,经验丰富的尹嵬把许多科研“秘籍”传授给一向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庄博士。“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针对核电用钢的特殊要求,尹嵬积极组织产销研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最后形成解决方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2017年底,我国第四代核电项目示范快堆主设备用不锈钢材料开始招标,由于快堆堆容器、堆内构件等主设备处于高辐照和高温环境下,对材料的抗辐射、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和稳定性等综合性能要求极高,对传统不锈钢及其制造技术提出了全新挑战,国内多家优秀企业参与了投标。公司需要在这场竞争中证明自己,进一步“擦亮”核电用不锈钢的品牌。
但做成功并不容易,由于技术指标高、部分指标甚至超出一般理论,从电渣、热轧和热处理工艺、高温强度、晶间腐蚀和晶粒度……每一个问题都亟待解决。为了获取精准的数据,尽快解决问题,每一块钢板从冶炼、轧制、热处理、性能试验,尹嵬从头到尾全部都要跟踪下来。“那段时间刚刚解决了一个难题,又面临着下一个新的技术挑战。无数次加班加点,无数个不眠之夜,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为了国家重点项目、为了太钢、为了团队,只能拼了。”尹嵬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万千。功夫不负有心人,太钢终于在国内第一家实现了快堆特定型号全系列厚度钢板的工业化生产,完成了第一单合同。就是这单合同的交付,为后续合同赢得了机会,实现了从“要合同干”到“合同干不完”的成功转变。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尹嵬和他的团队又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太钢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提前两个月顺利完成供示范快堆主设备用不锈钢板合同,再次攻克了我国核电用高端不锈钢材料难关,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再立新功。
就是这样,尹嵬和他的团队成员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精神,敢打敢拼、不懈探索、奋力攻坚,不断创造着一个个“首发”“首创”“首用”,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倾注着全部的心血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