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9年度公司特级劳模、不锈冷轧厂宽幅原酸作业区2号热线机组班长张博荣
本报记者张晓鹏
公司特级劳模张博荣。 柴巍摄
生产车间、食堂、家里,三点一线的生活,早出晚归,这对多数人而言枯燥乏味,但不锈冷轧厂宽幅原酸作业区2号热线机组班长张博荣,却乐此不疲地坚持了14年。
14年里,张博荣每天与机器为伍,与工人扎堆,14年间,他饱满的工作热情与求知若渴的学习精神,让他不仅能够熟练完成生产岗位的操作,还能针对已有生产技术的不足进行优化提升。2006年他参与了不锈冷轧厂2号热线的安装调试,2007年他开始担任2号热线班组长至今,2019年他带领2号热线实现产量、质量双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张博荣说,企业给了他成长平台,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唯有拼尽全力以报。
记者见到张博荣时,他已经连续一天一夜没合眼了。虽然略显疲惫,却也藏不住一股积极向上的劲头。为了接受采访,他特意换下满是油污的工装,穿了一身新工装。浓眉大眼的憨厚模样,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张博荣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2号热线在不锈冷轧厂被职工们形象地称作“豪华航母”,因为它是冷轧厂最为复杂的机组,品种规格繁杂,各种尺寸、性能、精度,不同的表面质量,这些都要求现场第一时间根据用户的要求对温度、速度、水压、酸浓度、炉温等参数随时做出调整。由于其特殊性,在冷轧厂多年来形成个习惯,其他几条线的生产计划都是电脑排产,唯有2号热线不是。多年摸爬滚打,仅2号热线生产操作要点张博荣就总结了一大本,但更多的要点还储存在他的脑子里。班组人员的精神状态怎样?技术力量能不能保证?每班生产几个卷?如何衔接过渡……这些问题,每天都要在张博荣脑子里过好几遍。
“如果没有张博荣,2号热线能不能如此顺畅,没人能确定。但是张博荣这个特劳实至名归,这一点我们都买账。”和张博荣一起在2号热线并肩战斗过的技术员董志刚这样说。虽然已经转战技术科,回忆起与“老搭档”共事的经历,董志刚仍然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在讨论一批钢卷的处理方法时,二人意见有了分歧,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最后起了激烈的争执,吵得面红耳赤。俗话说:不打不成交。经过这一次,两个人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在董志刚印象里,张博荣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和倔强的劲头,比如钢板上有划伤、有压坑什么的,他无论如何也要分析出原因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卷”。自结识张博荣到现在,他的敬业精神一直没有变过,对待2号热线的那份初心和热情一直没有变过,这也是董志刚最欣赏他的地方。
身为班组长,张博荣热心于班组事务,把班组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尽心管理,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作业区把2号热线机组交给我管理,我管不好对不起作业区,也对不起班组的弟兄”。张博荣在干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一心想的就是怎么带好整个班组。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总结出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同事,在技术上从不保守,班组成员谁有难题都会同他一块商量解决,他也总是有问必答。
“今日事,今日毕”,这是张博荣一直以来的做事信条。“今天的事情没有处理完,回到家里也不踏实。”张博荣一直坚持着这个近乎“刻板”的做事风格,晚上9点以后下班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他心里一直惦记着2号热线,每晚入睡前都会把手机放在枕边,难免夜班的值班人员有事找他。现场如有疑问,班里的师傅总是最先打电话给他,即便是大半夜,张博荣也会第一时间赶来现场。遇上较为忙碌的时候,他在现场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说起这个,张博荣略带调侃地说:“来的时候是凌晨,下班到了晚上,有时候都难得见到阳光。不过,干一件事情就要干成,两三天不回家也要干成!”
“张博荣不是一线职工当中最聪明的人,甚至有些时候还有一些固执,但他一直孜孜以求,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不断探索,在技术设备方面攻坚克难,这次他能评上公司特级劳模,给我们一线职工树立了标杆。”这是班组同事们对张博荣的评价,也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14年风雨兼程,张博荣以厂为家,为企业发展付出了心血。“早上很早出门,孩子还没有起床,晚上回家晚,孩子已经入睡了,想跟孩子说说话都困难。孩子8岁了,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孩子妈妈照顾的,自己一门心思扑在2号热线上,孩子的成长几乎没怎么参与过。”说到这里,张博荣不由得潸然泪下,对于家庭他始终有着一份愧疚。不过上周末张博荣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件“大事”,教会了孩子骑自行车,孩子特别兴奋。说起这个,张博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可以带孩子去看北京天安门,完成她的一个梦想。
水滴虽小却能闪烁太阳的光芒。张博荣用14年的光阴,全部的青春年华坚守一条线,将一件事从头到尾做到极致,让普通平凡的岗位迸出绚烂的火花,这就是对劳模精神的最好诠释。对于未来,张博荣说,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他会继续学习,坚持岗位创新,同时希望能带出更多的岗位优秀能手,为企业培养紧缺的人才,共同为太钢高质量转型发展发挥出一线职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