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是在老家度过的。
家乡的端午节,有许多古老的风俗,至今仍沿袭着。
端午前一天,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打个“蛋络子”,我母亲的旧木箱里装着一些碎花布头和彩色丝线,她就用这五彩丝线为我结一个精致的网络子。端午一早,母亲就开始忙碌,先用五味草煮一锅鸭蛋,五味草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鸭蛋一熟,我就挑个最大最圆的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的扣子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鸭蛋掏出来,对着碰撞,谁的蛋壳先破了,谁就输了,就剥了壳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香味。
另外端午早上,母亲还要叫我去田野上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母亲说这样能避邪。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腮腺炎,懂针灸的姥爷就会把门框上风干了的艾草卷成一团,“哧”的一下将它点燃成灰,敷在孩子的两腮,燃过的艾草会冒出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有时候,肿的鼓鼓的腮帮子就会慢慢瘪下去。
母亲包的粽子在村里是有名的,又好看、又好吃。她泡好米,准备红枣和豆子,再把鲜粽叶用开水煮好,然后一片片的粽叶在母亲的手上灵巧地翻动起来,时候不长一锅粽子就包好了,母亲把粽叶铺一层在锅里,把粽子一个个放进去,加水没过粽子,先用旺火再用小火,撤火后再把粽子在锅里焖一会儿,揭开锅,一股浓郁的粽香立即扑鼻而来,好香啊!
母亲过世已经好几年了,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仍能嗅到那股粽叶的清香。
文丨慕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