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就这样,采矿部适时开辟了新的运输通道,在距离采场较近的地方新建了北西区1660排土场。新的运输路线平均比过去缩短2公里多。
记者在采场看到,从采场到新建的排土场,不仅距离比较近,而且采场和排土场之间有一个高度差。采场在坡上,排土场在坡下。
“矿车满载下坡省油,空载上坡不费油。”赵月瑞指着一辆正在排岩的矿车告诉记者。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通过运距优化和控制单车消耗,峨口铁矿采矿部合计降低运输量275万吨/公里,降低费用247.5万元。
“选”是峨口铁矿生产的第二道工序。优化工艺和生产组织,提高系统效率,成为选矿降成本的突破口。
“选矿是个连续作业过程,工艺优化必须保证每个环节都相匹配,才能发挥设备最大效能,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选矿部主任任登峰告诉记者。
工艺技术人员被调动了起来,围绕选矿降成本,一个个创新诞生了。
为提高入磨粒度和品位,他们根据对标结果对细碎筛网进行了改造;为降低选矿循环负荷,释放产能,他们把暂时停用的一个系列的3号细筛改装到其他系列使用,增加了筛分面积;下矿量增加,矿浆浓度发生变化,他们又对给水装置进行调整……“矿浆浓度调整由于没有现成经验,我们只好不停取样跟踪,调整一次,测试一次。刚开始,每天得来回跑十几趟。”选矿部磨选作业区主管梁光旭谈到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选矿系统工艺优化效果明显,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合计减少入磨原矿量21.08万吨,减少费用421万元。循环量下降,少泵水52万吨,累计降本10.4万元。
峨口铁矿的最终产品是球团。在球团部,由于产量压缩,他们不得不放慢生产节奏。如何实现低产量、高效率,经过理论计算和反复试验,球团部在业内首创出一套球团制备低产量操作法。
“球团制备,一般都是按照装备的设计能力平衡组织,打破这个平衡存在一定风险,一方面是产品质量容易发生波动,另一方面是系统稳定性面临考验。”说起新操作法的诞生,峨口铁矿球团部主任张宝林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紧张的时刻。
虽然产量降低,但球团制备是连续生产,温度需要保持,节奏不能间断,只能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寻找突破口。
矿工艺技术科和球团部技术人员对产量和能耗匹配关系进行精确测算,然后根据测算结果逐步调整相应设备。经过一系列试验攻关,回热风机、环冷风机、链篦机、除尘风机……这些设备在一个个创新突破中得到持续优化,确保了低产量下的高效率。
“企业遇到困难,谁都愿意多出点力,可是生产节奏变了,刚开始,大家都不会干了,很着急。”球团部焙烧作业区集控工王和平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
为了让职工尽快适应新的操作方法,球团部安排各作业区生产主管跟班培训。经过四十多天的适应和熟悉,球团系统产量、质量、能耗匹配基本达到理想状态。据测算,光优化回热风机和环冷风机使用一项,生产时每天就能节省电费9000多元,前三季度球团部合计降低成本133.87万元。
除了在三大核心工序优化创新、降本增效之外,峨口铁矿还结合矿山生产特点,围绕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创新。
“精修”是峨口人创造的一个新名词。
“精修的首要任务是辨别哪些设备值得修,哪些不值得修,哪些备件可以替代,哪些不能替代,在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峨口铁矿设备能源科科长郎忠勇告诉记者。
为此,矿部专门聘请退休老专家和在岗技术骨干成立精修机构,对修旧利废、备件国产化业务进行科学管控,以降低设备费用。
现在,经过科学组织,仅在球团大修业务中,原先需要外委的球磨机检修、皮带胶接等项目实现自修,就减少修理费100多万元;通过合理优化球团年检项目,延长链篦机运行链及上托轴使用寿命,合计减少备件材料及修理费1000多万元。
围绕减少电耗,他们在全矿实施避峰用电,通过调整供水系统开泵时间,避开峰段高电价、利用谷段低电价优势来降低电费成本,1~10月份比2015年同期降低成本近20万元。
围绕减少水消耗,动力生活部严格管控用水指标,同时积极创新节水工艺技术,今年前三季度,农用水比计划降耗9万吨,泵前水比去年同期降低8万多吨。
此外,峨口铁矿还对主要单耗项目尝试采用功能性承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他们通过降低“挂帮矿”综合承包单价,今年前三季度降成本170万元;推行钢铁球功能性承包,单耗下降了10%,今年前三季度降成本135万元……“全员全过程创新在降本增效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让我们感受到,破解难题,点子在职工群众,智慧也在职工群众,困难面前,我们的干部职工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只要人的精神不垮,就一定能找到出路。”谈到全员创新降本增效,衡旭文眼里充满了感激与自豪。
峨口铁矿降本攻坚战依然在继续着。记者了解到,峨口铁矿正在积极推进采矿工序的矿岩采掘、运输、推排等业务的内部承包改革,目前正在竞争承包责任人,预计年可再降成本200多万元。
峨口人正用尽全力拧干毛巾里的每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