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百幅千般景
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0545期:第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6-02-20

丹青百幅千般景

——春节踏访“年画之乡”杨柳青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循着数百年传承不息的年画技艺脉络,记者踏访千年古镇杨柳青,倾听承载浓浓乡愁的“年画传承故事”。

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曾盛极一时。尽管时过事移,“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景已不复存在,但杨柳青年画作为传统文化瑰宝依然被努力传承与弘扬着,走在复兴道路上。

传承

杨柳青年画兴于明、盛于清,至今已传承400多年。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年画之一,线版墨印、彩色手绘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融合了国画、版画、工笔画、写意画、水粉画、油画等绘画艺术元素,形成了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年画的独特魅力,来自于“勾”“刻”“印”“绘”“裱”五道从古沿用至今的复杂工序。

历经数百年的传承,杨柳青年画如今最负盛名的当属霍派。走进霍派第六代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办的家庭博物馆,里面浓缩了杨柳青年画的兴衰沉浮。

一块块伤痕累累、残缺不全的雕版,用文字无声诉说着诸如杨柳青年画低谷时“卖给厨房当柴烧”之类的经历。

抚摸着这些“孤版”,霍派第六代传承人霍庆有慨叹着杨柳青年画传承的跌宕与波折:“鼎盛时有300多家作坊,手工艺人达3000多人,但从民国开始日渐凋零,甚至一度濒临消亡。”

可喜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重视下,他的父亲霍玉棠等民间艺人成立了年画生产互助组,继续延续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杨柳青年画开始慢慢复兴。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镇上也再次出现了画店随处可见的景象。目前,杨柳青注册的年画店共70多家,从业者五六百人。

发扬

“精心绘制年画瑰宝,创新发展传统文化。”这是霍庆有创作的一副对联,春节贴在自己画店门上。

一“精”一“新”,朴实的字眼凝练着一位传承人眼中的杨柳青年画复兴之道。

现代春节,延续千年的贴年画习俗早已淡出。如何让杨柳青年画继续走进百姓生活,就成了传承与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如今,精细化创作,艺术化表现,正成为杨柳青年画新的发展方向。

霍庆有说,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追求细活出精品,要让年画成为越来越多的百姓喜欢挂在家里的艺术品。

在保持传统技艺坚持“精工细活”的同时,近年来杨柳青年画还不断寻求内容与题材创新。

“任何艺术都需要创新。”霍庆有说,“我们正将传统年画艺术与现代题材相结合,让杨柳青年画与时俱进,更加具有生命力,也让更多人喜欢杨柳青年画。”

如今,除了传统题材扩展为娃娃类、侍女类、民俗类、戏曲类、民间故事类、神像类、佛学类、神码类等八大类,“奥运”“中国梦”等题材也开始走入年画创作中。

在霍庆有的画店记者见到,一些绘制精美的年画卖价达到上万元。正是凭借着在传承中求精,在坚守中创新,如今“小年画”正在闯出“大市场”。

“从全区70多家年画作坊运营情况来看,去年销售收入达到了7000多万元。”天津市西青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洪亮说。

呵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政府精心和系统的呵护。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青区对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保护举措频出。

非遗传承,人才是关键。从2000年开始,西青区也把杨柳青木版年画纳入地方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启蒙从娃娃开始。

同时,在西青区电视大学开

设国家承认学历的杨柳青年画大专班,免费招生、免费培训。此外,还通过举办中高级彩绘、刻版艺术等研习班,不断提高年轻艺人的水平。

通过积极的人才储备,杨柳青年画技艺已形成了金字塔形的人才梯队,既有数位国家级和市级传承人,还有数十位区级传承人。

为开展年画技艺的挖掘整理和保护,近年来天津市西青区政府开展了木版年画普查工作,征集了300多块古旧画版,挖掘整理了1500多种画样。

而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杨柳青年画,西青区每年举行国际

木版年画节,建立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精心制作了杨柳青年画网,并相继修建了明清街和民俗文化街为年画作坊“筑巢”。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但在政府的精心呵护下,在传承人努力延续下,曾经日渐凋落的年画艺术正在焕发新的生命。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太钢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北路83号   邮编:030003  电话:0351-2134396  传真:0351-213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