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傍晚,央行再度宣布降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融资成本仍在历史高位,适时降息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将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关键在于,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把央行半年内三次降息、两次降准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边是降准、降息等政策操作密集“出手”,一边却是企业对资金越来越“渴”。部分为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释放的可贷资金,事实上却流向大型企业、房地产业,或者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流入股市,有的甚至在金融体系空转,背后存在的扭曲性因素,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当务之急是强化考核监督,引导银行放贷。有关部门应按照定向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要求,对银行释放的资金流向、信贷利率水平进行严密监控和监督,防止渠道阻塞或是流向跑偏。
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长期看来必须构建多层次、市场化的金融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并实现市场化定价。当前资金难以进入中小微企业,虽然与企业本身风险高有关,也与当前我国银行体量过大有关,还与资金价格仍未实现市场化有关。大中银行不愁优质客户先天“眼光难以向下”,银行资金价格也未能充分反映成本和风险,这些都必然阻碍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当前,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正在加速推进,首批五家民营银行也正在竞相开业。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降息的同时,进一步放宽了存款利率浮动的空间,利率市场化也在不断推进。随着渠道多元化和定价的市场化,金融之水流向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必将更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