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黄河与吕梁山的温柔一面兵马俑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175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4-11

碛口:黄河与吕梁山的温柔一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黄河左挟吕梁右携陕北咆哮而下,于是有了沟壑交错的晋陕大峡谷。碛口,便是倚在此大峡谷吕梁山怀抱里的一个古镇。历经沧桑的古镇,似乎仍在诉说着黄河沿岸的风月无边……--题记

碛口,位于山西临县南50公里处,东依吕梁山,西襟黄河水,隔河与陕西吴堡县相望,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碛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商贾重镇,西接陕、甘、宁,东连京、津、晋,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

走近古镇,那份安详宁静,那份远离城市喧嚣的落寞如同一位年迈老人,执著安静地守望在黄河岸边,守望着岁月的沧桑。

碛口历史悠久,在战国时代就是赵国很重要的一个军事要冲。南北朝时,成为抗击胡人的前哨。碛口商业雏形形成于金元时代,它的兴衰成败与晋商息息相关。碛口自古人杰地灵。赵中元,字正公,乾隆二年,中进士,后成为嘉庆皇帝老师。张从龙,字子云,道光二年,中武举,道光三年,状元及第,深受道光帝器重。先后在海口、厦门、定海、台州肩负海防30余年,官至台州副将。

1948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碛口,后转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镇内保存有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碑和路居处等。

黄河水作别了河曲,激荡于陡崖间,不经意中就流经了一处古街、古铺、古刹、古渡汇集的名镇--碛口,这座从清乾隆年间到抗战爆发,中国著名的商埠重镇。湫水从东而至,黄河由北而来,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居河畔,阴阳交会,山环水抱,河的雄浑,山的巍峨,凝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观景象。

碛口自古以来,尤清代至民国三百年间就是黄河边上的明珠,船筏川流不息,驼铃久久飘荡,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人头攒动,号子声,吆喝声,一街灯火,昼夜辉煌,“人烟辐辏,货物山积,船泊叠岸,驼铃不绝”,正所谓“水旱码头小都会”。鼎盛时期,古镇有各类商号近400家,码头劳力约2000余人,骡马、骆驼上千头。祁县乔家先人和孔祥熙家族都在这里经商过,日进斗金。真可谓“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现在古镇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明清货栈、票号、当铺、庙宇等,囊括了当时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美称。

碛口沿黄河排开,一街十三巷,几百家店铺相连,构成了碛口完整的交通网络系统,形成“巷巷相通,铺铺相连”的建筑特色。这里的商铺、民居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体现了先人建筑的智慧。漫步碛口街巷,街道时曲时折,街道皆用石头铺砌,店铺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

古镇的制高点黑龙庙坐落在碛口卧虎山。黑龙庙始建于明代,庙内供奉黑龙、风神、河神,现存的黑龙庙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依山傍水,雕梁画栋、正殿面阔三间,左右耳殿分别供奉河神、财神。正殿对面建有二层戏台,戏台的音响效果极为奇特,无需现代扩音设备,万人看戏,声音清脆,响彻数里,有“山西唱戏陕西听”的说法。依庙廊四周俯瞰,只见黄河款款纵贯南北,湫水潺潺自东向西;远望大同碛波光粼粼,近观碛口镇尽收眼底。滔滔黄河,近在咫尺,水光潋滟,一览无遗。

印象中的黄河是从诗歌中扑面而来,气势恢宏,而眼前的黄河更多时间是悠然、温柔的,带着智者的豁达、聪颖。

碛口,一个大街小巷都流淌着故事、沧桑的古镇。黑色、灰色是它亘古不变的主基调。我试图透过厚重的历史帷幕,去认真探寻它的辉煌、兴衰。镇巷石板的纹路勾勒成了那些蜿蜒妩媚的线条,淡色系在这里渲染出了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山水画。黑白色调的片段,本身就带有一种闲适恬淡的意味,以这样的情感去看那些青砖灰墙,整个古镇便不显得突兀单调了。

西湾村,黄土高原的建筑奇葩,始建于明朝,先后历经11代陆续修建苦心经营200余年,才有了今日所见西湾村,2003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西声名显赫的名宅大院不少,西湾村可谓是“深在闺中无人识”,村中户户相通,院院相连,横有街纵有巷,结构紧凑而严谨。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如此巧夺天工之大作,竟然隐匿在这样的乡间僻壤,不浮夸不张扬,这样的含蓄,应该是碛口特有的吧。房屋依山而建,梯形的建筑风格更是错落有致,窑洞式的明柱飞檐高圪台是其最大特色,整个村落呈层叠状,和谐秀美、浑然天成,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愈发悠远、雄浑。建筑虽已斑驳老旧,却风骨奇峻。排水泄洪的甬道,照壁、砖雕、石匾、木雕等,栩栩如生、令人叹服。五条石砌街巷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将30多座院落连为一体,辅以高墙,成为古风古韵的封闭式城堡,仅南面留有三个大门,寓意天地人,体现了先辈天人合一的智慧。

李家山,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位于碛口南3公里处的山涧中,山型中间突凸,东西两翼弯凹展开,形似“凤凰展翅”,故称凤凰山,李家山就坐落在“凤身”和“凤翼”间,堪称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静的桃花源。绘画大师吴冠中1989年造访此地,盛赞道:“从外看像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考究的窑洞,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全世界都再难找到”。李家山,从山底到山顶,沿着近70度的山体构筑,迂回曲折,层叠十一层,一气呵成,蔚为壮观,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立体村落,被誉为“黄土高原立体交融式乡土建筑的范本”,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完美契合。

如今,曾经门庭若市的街市成为了留有历史印迹、古香古色的老房,未曾改变的是祖祖辈辈守着黄河过日子的老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里的人始终是粗犷不拘的装束、质朴善良的面容,他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洗礼,留下弥足珍贵的智慧结晶与精神传承,随着时代的演变不断焕发新的风采。

虽是暮秋时节,略少生机,但我却格外青睐这略显萧索的古镇,大气磅礴,雄浑厚重,恰似这奔腾的黄河水,从远古而来,生生不息。闲适的老农,三三两两依在煦暖冬日下,絮絮叨叨着什么……仿佛时间在此停滞了一般,于是我也索性坐了下来,享受这静谧而古老的慢时光,耳畔是奔流不息的黄河水,仰望苍穹湛蓝如洗,在城市待得太久,于我便是此生最惬意而唯美的时光,可以恣意地放飞自我。如果有来生,我真想常驻于此,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做个无拘无束的农者。

随意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体会峰回路转的时光记忆,慢慢品味岁月沉淀的痕迹。一方水土一方风情。我的眼前总会时时浮现出那幅场景:婉转缠绵、明快典雅的道情戏,身穿彩衣、舞着彩扇的秧歌队,高亢激昂、豪放悦耳的大唢呐,绵延不绝的驼铃声、商号里繁忙的身影……碛口过往的繁华都留在了票号、当铺、庙宇、码头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中,成为历史永恒的不朽注解。千年碛口,古韵悠悠!一切是那么的淳朴、粗犷、大气、原汁原味。

我不舍地回望石板路和挂着灯笼的店铺客栈,上天对这片土地垂青了几百年,一瞬间,恍如清秋一梦,黄河的水声渐行渐远,碛口古镇仍在诉说着古往今来的曼妙故事。碛口以从容内敛的姿态俯视它身下的人事沧桑,如一首不朽的大赋,洋洋洒洒了数个春秋。我也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再次走进了历史,体味它的悠远深邃。

碛口古镇,好似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昔日的峥嵘岁月、风光无限都深深地镌刻在满脸的褶皱里。尘封起那一段不可复制的璀璨时光,在平淡中回望过去,在憧憬中昂首走向未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太钢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北路83号   邮编:030003  电话:0351-2134396  传真:0351-213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