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位居“优先级”稳就业有实效更有实招注意!乘坐进京列车旅客将二次安检图片新闻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202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3-13

“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 人民网记者任妍

连续三年位居“优先级”稳就业有实效更有实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这是自2019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三次提及“就业优先”。

连续三年,“就业”位居政府工作报告“优先级”。

回望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面对稳就业的压力,中国交出的这份就业“成绩单”难能可贵: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

2020年,就业为何稳得住;2021年,稳就业政策又将如何落到实处?多位代表委员和业内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是我国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重要基础;“就业优先”政策的全面发力,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夯实民生之本“就业优先”擦亮幸福底色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三年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从“全面发力”,到“全面强化”,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继续强化、聚力增效”,不仅实施力度逐步增强,而且更加注重效果和质量。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是保障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前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高文书表示,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意味着就业政策成为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驾齐驱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且在宏观政策工具箱中处于优先位置,将就业目标进一步上升到宏观调控的高度,可以实现民生保障与经济稳定的多赢格局。

就业稳则收入稳,收入稳则民生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也指出,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紧密,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先稳就业。同时,就业与民生也关系紧密,要想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必须保障居民收入,稳定就业。

如何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鲍春雷表示,首先,要积极扩大就业机会,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依据,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支持新形态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其次,要加强政策服务支持力度,建立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同时,要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积极推动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此外,还要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重点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和可持续就业。

宏观政策精准发力

经济回稳托住就业大盘

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这些数字,勾勒出2020年中国就业殊为不易的成绩。

“我国就业能够保持稳定甚至好于预期,来源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有力的就业促进、就业保障工作。”高文书表示,宏观政策综合发力,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就业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

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2020年,聚焦一个“稳”字,我国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让老百姓把“饭碗”端得更牢。

“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鲍春雷指出,2020年就业总体形势能逐季好转,好于预期,离不开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如实施“缓减免返补”等援企稳岗政策,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支持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发展,组织农民工“点对点复工”,加强技能培训等,都有力促进和保障了就业。同时,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也切实兜牢了就业保障底线。

此外,盘和林也向人民网记者表示,2020年,虽然存在国际贸易渠道受阻等不利因素,但我国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这让社会生产保持在了一个合理的区间,成为支撑就业大盘的关键力量。

多措并举开好新局

高质量就业绘就民生答卷

高质量的就业是从业者的人生舞台,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就业优先”政策“加码”,这也为“最大民生”提供了新的政策保障。

展望2021年就业形势,鲍春雷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较强,就业形势依然总体向好。但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2021年我国劳动就业领域仍面临挑战。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十四五”期间开展就业工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文书表示,今年的就业政策,应继续把稳就业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和规范就业新模式、新业态。同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推动劳动者高质量就业,降低结构性失业的风险。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厅党组书记唐云舒认为,在新时期应从四个方面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一是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二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三是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四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此外,助推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今年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要在大幅提升劳动者尤其农民工技能素质、增加劳动收入上下功夫。”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志明指出,新技术革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劳动领域发生趋势性的新变化。当下,劳动力需求由数量转向质量,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快速向技能型转变。这就需要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壮大多层次技能人才队伍,推动“就业优先”政策与技能提升政策协同发展。

企业是用工的核心主体,稳就业关键在于稳企业。企业如何在稳就业、促就业和提升就业质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也建议,加大政策激励与补贴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他表示,2021年,将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落地,打造从招生、培训到就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帮助广大技能人才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鲍春雷则指出,一是要顺应总体发展形势,积极推动改革创新,为劳动者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二是增强依法用工意识,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落实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四是建立健全劳动沟通协商机制,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五是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条件,科学设定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满意度。

就业,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十四五”开局之年,稳就业、保民生任重道远,着眼当下,“就业优先”以民为本,方能“青山常在”。 来源:人民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太钢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北路83号   邮编:030003  电话:0351-2134396  传真:0351-213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