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蒋芳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真实的经历、平实的语言,中科院一位博士4年前写在博士论文中的“致谢”部分,近日在网上引发不小的追捧。这篇《致谢》不仅表达了一位寒门学子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也在重新为常说的“读书改变命运”提供注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细究作者的人生轨迹,并没有跳脱这句励志名言的逻辑,老道理仍管用。在这个不少人把“内卷”挂在嘴上,把“比废”落实在行动中的时代,一句简单又直白的“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之所以直抵人心、引发共鸣,起码说明许多人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颓废,他们心中还有梦。
穷且益坚?还是“躺平任嘲”?其实是这代年轻人精神世界的两面。这几年,“985废物”“小镇做题家”的故事屡屡刷屏,看似年轻人不堪重负,其实更多的是以自嘲的方式减压。或许,那位博士在奋斗的过程中也在很多关口大呼“心态崩了”,但他最终拿出勇气和耐心,克服困难和挑战,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与时代共舞,自嘲之外,自强、自勉、自省仍是主流,谁说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知识就是知识,熄灭理想之火的,并不是读过的书,而是那种“学历就是一切”“不成功就废掉”的功利心态。
把书念下去,不枉来时路,归来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