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强
每一位来太钢博物园参观的客人,每当走到陈列着《钢铁小报》的展样前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拍照留影。这微微泛黄却永不褪色、苍劲有力、清新飘逸的“钢铁小报”四个大字,犹如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光芒,承载着太钢的光荣与骄傲。
1949年4月20日,太原市城北郊区获得解放,当时的太钢--西北炼钢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成为华北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获得新生的太钢广大职工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为恢复生产、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日夜奋战。随着太原的解放、交通的恢复,各根据地运来物资源源不断支援太钢生产建设。广大职工面对大部分年久失修、带病作业的陈旧设备,克服各种困难,当年生产就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当时的太钢作为太原市的龙头企业,不但迅速复工生产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而且在贯彻党的接管政策、团结工程技术人员等方面也起着示范作用,太钢因此受到了当时新闻界的高度关注。一时间,《山西日报》《太原工人报》等各媒体纷纷对太钢进行采访报道,太钢复工生产稳步发展的声誉与社会影响与日俱增。如何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建立自己的新闻载体,及时反映已成为工厂主人翁的广大职工的精神面貌与改天换地的动人事迹,时任太原市军管会工业接管组副组长、副军代表陆达同志(离休前任冶金部副部长)高瞻远瞩,深感太钢有办一份小报的必要,他与抗战时参加革命、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于1939年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一直在八路军总部从事军工生产的殷琏同志(曾任太钢公司副经理,后调任包钢公司副经理,离休前任冶金部机动司副司长)多次研究筹办小报事宜,并定名为《钢铁小报》,要求务必于太钢全面复工之日出版。经过多方积极筹备,1950年1月8日,这张八开四版的铅印小报《钢铁小报》正式创刊,成为了太钢职工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创了太原市厂矿企业办报的先例。(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