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如何理解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建议》提出,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同全球经济治理有机衔接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国家对经济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宏观调控,调控侧重于经济增长速度,强调逆周期调节,较多采取国家引导市场的做法。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要把宏观调控提升到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跨周期政策设计和政府市场良性互动的宏观经济治理上来。贯彻《建议》要求,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需要采取以下5个方面的关键举措。
第一,优化宏观经济治理目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经济平衡是根据多重目标的变化而不断动态变化的,在变化中寻求平衡,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在宏观经济治理中的体现。要坚持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经济总量平衡,推动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兼顾内外经济均衡,实现长期动态平衡。
第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政策体系。宏观经济治理政策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主要手段,也包括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需要根据各自目标合理分工,在此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各类政策既不能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也不能盲目混淆边界造成责任不清,比如搞财政赤字货币化等。
第三,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要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跨周期政策设计是宏观经济治理的亮点,也是宏观经济治理区别于传统宏观调控的重要特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兼顾短期和长期、治标和治本的优势。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实际增速围绕潜在增速的短期波动问题,因此重视短期逆周期调节,通过逆周期管理总需求,使实际增速向潜在增速靠拢,以合理熨平经济波动。而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特别是潜在增速的回落问题,需要加强长期谋划,侧重跨周期改善总供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治理的基本点是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发展目标为导向,设计和实施跨越经济周期短期波动的中长期政策,提升经济潜在增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要提高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的专业性,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重视预期管理,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增强宏观经济治理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有效性。我国经济作为大国经济,所进行的宏观经济治理需要有全球经济视角,充分考虑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和溢回效应,同时考虑其他国家的溢出效应,这既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体现,也有利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
第五,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要加强宏观经济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建设国家宏观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平台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提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
(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