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瑞俊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因这样一句话,我认识了余华,邂逅了《活着》。余华是一位颠覆大师,被誉为中国的巴尔扎克、狄更斯。
这是一部描述二十世纪中国惨淡生活的作品,亦是一首对于一个无限匮乏的年代的赞歌。《活着》,获得1998年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4年法国文学和骑士勋章,2008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等。人越惧怕死亡,人就活得越懦弱,而异样的坚韧、乐观是对死亡的最强超越。读了余华的《活着》,才觉得自己也许从未真正的活着。
不可否认,这是我读过的最沉重、压抑的一本书。《活着》这部蜚声中外的大作,沉淀在薄薄的纸页里,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质朴简约的文字,镌刻了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悲痛与恒久。我仿佛在余华老师笔中走完福贵的一生,见证了他的满目疮痍、失无所失。
《活着》以福贵的口吻讲述了二十世纪的中国史,描述了当时中国的全貌……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最终败光了家业,父亲抑郁而死。家道中落,他在为母亲求医途中被抓了壮丁,辗转数年归来时母亲已故。之后经历了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儿子有庆的抽血致死,女儿凤霞生小孩时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积劳成疾而死,待我们所有人都认为苦尽甘来、幸福将至,苦难远去时,突如其来女婿二喜的意外离世,随后外孙苦根的活活撑死,七个亲人相继去世,最后福贵和一头老牛“福贵”相依为命。如斯的悲惨结局,几乎让读者悲痛欲绝、目瞪口呆……小说中,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根根芦苇,无足轻重,死亡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在时间长河中,很快湮没。
《活着》用最质朴无华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人生的真谛。福贵的一生饱含沧桑苦难而又异常的乐观阳光。活着是福贵生命的呐喊,亦是他渴望天伦之乐的体现,更是他一生不屈不挠的真实写照。书中,生命在接踵而至的死亡中愈发变得诡异,那连绵不断、层出不穷的苦难像风一样袭向人的生命旅程之时,愈让人深刻体会到坚韧不屈这种极可贵的品质。生命如此脆弱无常,《活着》让生命的坚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它向我们昭示了人类最最难得的品质,即抗挫折能力,昭示了磨难面前从容平静生活的可能,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的如金子般闪耀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可以让无尽的苦难化为砥砺前行的最强力量。
《活着》中福贵和老牛的对话,时时浮现于我耳际,让我心酸慨叹不已。我彻底惊叹于,为什么福贵没有在苦难再次来临前就先倒下?为什么一个人送走了自己所有的亲人还可以那样超人般坦然淡定?为什么越是苦难的人越要在磨砺中活着?为什么那个黄昏中老人与老牛的背影,经常让我温馨如昨?
这本书阐述了最真实的人间: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生命原本脆弱,而你却要坚强地活着。不经意间,码下这么多文字,算是总结《活着》,亦是向余华老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