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弘扬工匠精神,争当能工巧匠”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本报从今日起开设“钢城工匠”专栏,陆续推出一批劳模先进和能工巧匠的典型事迹,营造全员比学赶超、争当本职本岗能工巧匠的良好氛围,促进公司加快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步伐。
【人物简介】
吕涛,38岁,党员,高级技师,炼钢二厂冶炼二作业区作业长。20年来,他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刻苦钻研转炉冶炼技术,总结出了一整套“快、稳、准”的操作要领,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吕涛不仅个人技术过硬,而且还毫不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他人,并提出了上一道工序必须为下一道工序服务的理念,提高了班组工作效率。他曾摘取省和国家“转炉炼钢工比武状元”桂冠,连续三年被评为出席公司特级劳模,201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殊荣,今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记者许树森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历经七七四十九天火炼,练就了一双识得妖怪的“火眼金睛”。在炼钢二厂,也有一个当代孙悟空,他就是炼钢二厂冶炼二作业区作业长吕涛。
长年坚守在生产一线的吕涛,面对炼钢炉内的熊熊火焰,他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常人眼中别无二致的火焰,在他的眼中有了颜色、大小、形状甚至“软硬”之分,通过目测火焰,炉内钢水成分、温度、渣子如何,吕涛心里总是很有底气,并且与自动分析数值几乎毫厘不差。
在吕涛眼中,炼钢就像熬粥。“水有多少,米下多少,火多大,熬多久,时间久了心里都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炼钢看火焰也是这个道理。”尽管吕涛给记者介绍他的绝技时一脸的“不以为意”,但还是让记者着实吃了一惊。
“火焰和火焰还不一样?”
“那当然。”吕涛介绍道。
“你看,炉中燃烧的火苗像风中的红旗一样,左右摇摆,飘忽不定,此时的火焰就偏‘软’,说明炉渣里氧化铁含量超了。如果火苗直冲向上,呼呼地响,或者火焰中间暗红,周边发黑,根据这些火焰特征,你也可以判断出炉内的情况。”
按吕涛的说法,记者盯着炉中的火焰看了半天,愣是没看出个子丑寅卯来。
“有吕涛在,不需要等电脑分析结果,出钢就一定没问题。”吕涛的工友自豪地说。
在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吕涛目测钢水的碳含量、温度数值与电脑分析完全一致,让全国炼钢能手为之震惊,一举夺得了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
“我是1996年从太钢技校毕业的,干的是摇炉工,那时我就对炉中的火焰特别感兴趣。一有时间,就向吹氧、炼钢的师傅们求教,简直着了迷。”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勤学肯钻爱琢磨的吕涛很快掌握了合金、吹氧、摇炉、炼钢四个工种的全部本领,20岁时就成了当时厂里最年轻的炉长。
站在转炉前,热浪袭人,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让人大汗淋漓。因为着迷,吕涛总是早来晚走,细心观察、对比、总结、请教,日积月累,终于练就一双与电脑分析几乎毫厘不差的“火眼金睛”。
“现在都有电脑分析,那还需要目测吗?”
“电脑分析往往只体现结果,而只有依靠长期的积累才能精准地找到症结所在。也许,每一炉钢都是我生命中的一件作品吧!”吕涛憨厚地笑了。
现代工业时代,匠人精神受到冲击,但吕涛却将每一炉钢融入自己的生命,让冷冰冰的钢铁有了灵魂,这或许就是匠人的精髓所在吧。
“你现在还‘看火’吗?听说你的徒弟已有30多个成为技术能手,他们都像你一样,有目测火焰碳样的本领吗?”
“我还是一有时间就到炉前观察火焰。”吕涛说,“‘看火’这门技术没有什么捷径可寻,需要安下心来、沉淀积累。当你将这个事情融入生命中时,本领自然就炉火纯青了。”
降低原料消耗、提高精炼水平、缩短冶炼周期、提高作业效率、提高品种钢命中率……面对新常态下的一道道难题,吕涛和他的伙伴们没有懈怠,正在加倍努力,朝着新的更高目标奋进。
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晓波在劳模大会上指出,“工匠精神树立起了人们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对太钢来说,这种‘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至深’的工匠精神,是值得公司每一名干部职工认真汲取借鉴的精神食粮。”
什么是“安专迷”精神,如何做到“安专迷”,吕涛以实际行动作了生动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