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柱明:不锈“大匠”讲好太钢故事传播好太钢声音公司党校学习贯彻李晓波调研指示精神
第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0612期:第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6-05-13

邢柱明:不锈“大匠”

钢城工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记者张晓鹏

“邢柱明劳模堪称‘大国工匠’和太钢不锈的‘大匠’”!

这是在今年公司“五一”劳模先进表彰大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高祥明对邢柱明的赞许,并号召生产一线职工向邢柱明学习。

邢柱明从参加工作起就和轧机打上了交道。他有耐心、爱钻研,逐渐成长为一名轧钢高手。不锈钢冷连轧项目开工建设时,邢柱明作为生产骨干被抽调至项目部。这一经历,让他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如虎添翼。

面对这套现代化的冷连轧生产线,即使拥有丰富经验的邢柱明也不得不从头学起。一个个操作按键上的命令名称对于邢柱明是陌生的。一支笔、一个本、一部照相机成了邢柱明当时的“标配”装备。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天泡在现场的邢柱明,总是寸步不离地跟着外方专家,听他们说,看他们做,然后一字一句地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有时候来不及记,他就用照相机拍录下来,回去后再与培训教材一点点地比对学习。面对轧机操作台上一个个英文缩写的按钮,他都一一记下,回到家后,妻子帮他把按钮上的英文翻译成汉字,做成操作台模拟键盘挂在墙上,这样,即便是在家,邢柱明也能利用碎片时间,反复学习,逐步掌握每一个按钮的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三大本的笔记,家人全力以赴的支持,让邢柱明很快掌握了设备特点和操作要领。

“那段时间确实累,但收获也确实多。”提起那段苦日子,邢柱明依然感慨万分。

“邢柱明特别有一股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倔劲,问的问题特别细,有时候还真把外方专家给难倒了。”当时的技术翻译回忆说。

2015年,作业区决定由他担任2号冷连轧机组丁班班长。不锈钢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让邢柱明深深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为了让新生产线高效稳定运行,邢柱明从提高班组成员操作技能入手,强化班组基础管理。他注重“传、帮、带”“导师带徒”,引领职工学习技术、精细操作,苦练基本功。邢柱明带领的班组,老职工和年轻职工各占一半。每隔一段时间,他就组织班组成员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讨论交流中,老职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分享给年轻职工。逐渐地,班里的几个年轻人逐步成长为骨干力量。邢柱明说:“一个班组想要发展得好,必须要有团队精神,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盘散沙永远干不成大事。”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邢柱明的带动下,班组职工操作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在全线岗位技能测评中,班组整体成绩位列第一,班产量和质量也实现历史性突破,创出了同行业最好水平。

不锈钢冷连轧生产线最大的特点是高效连续生产。由于这条连轧机组在国内是首创,设计方相对保守地限定了产品轧制厚度。邢柱明心里明白,这一限制,让市场急需的许多产品无法生产。邢柱明开始琢磨起了创新。他仔细跟踪观察设备运行状况,经过一段时间,他头脑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产品轧制厚度还应该有突破的可能!经过反复的计算和推演,他向技术人员和外方专家和盘托出了他的想法。

“NO、NO……”外方专家听到他的这一想法,不住地摇头。为了说服外方专家,邢柱明与技术人员一道,从理论和实际操作拿出了可行性方案。在大量数据的支持下,经反复沟通,外方专家终于同意试一试。

试验取得了成功。外方专家向邢柱明竖起了大拇指。

连轧机轧制厚度规格的扩展,打开了不锈钢产品的新市场,也成就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真是艺高人胆大。没有相当的实际操作经验,想不到,更做不到。”当时参与试验的一名技术人员回忆说。

在高速运行的生产线上,要轧制出高质量的产品,仅靠自动化手段是不行的,必须依靠丰富的操作经验,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判断、迅速处置。勤学肯钻的邢柱明总是不满现状、勇于创新。由他提出的“一夹二看三调整”轧钢操作法在生产中得到推广运用,还被山西省总工会评为“职工先进操作法”,他本人荣立二等功。

图片由刘君提供

【人物简介】

邢柱明,39岁,不锈冷轧厂2号冷连轧机组丁班班长。他1997年从太钢技校轧钢专业毕业,参加工作19年,一直在一线从事轧钢工作,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今年被评为公司特级劳动模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太钢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北路83号   邮编:030003  电话:0351-2134396  传真:0351-213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