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原本认为费不了多少事的拆线圈工作,在职工们打开电机壳后才发现,他们低估困难了。原本可等距离固定的螺钉,在这台50多年前生产的电机上却是每一个螺钉距离都不同,这让测量和记录变得异常繁琐,工作量大大增加。更让人担忧的是,连拆带装共10天的时间,如果拆占用了大量时间,后边制作回装的时间恐怕就赶不上了。为了确保工期,给制作线圈多挤出点时间,拆电机线圈的职工们24小时作业。他说,拆也是个精细活。如果拆的时候没有做好详尽的记录,再装起来就会很费时、费力。如果一个地方弄错,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制造线圈前,该公司郭健民、王健、安继远等几位老师傅就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把线圈制作的国家标准烂熟于心。在制作现场,他们一点一点地校正,完全做到了丝毫不差。制作好的线圈要在外面包裹绝缘层,职工们按标准包好绝缘层的线圈在合套其它旧器件时却非常困难。有人担忧,照这样的进度,恐怕20天会超期。有人提议,不一定非得按规定标准来,能用就行,这样就可保证工作进度不受影响。可这几位老师傅们不答应。在老师傅们的坚持下,大家尝试了不少办法,最终高标准将线圈全部装配完毕。看着装配得丝毫不差的线圈,职工们感叹地说,难是难了点,但这活干出来漂亮。
20天,20个线圈全部制作完毕,他们完成了别人两三个月的工作量。这是奇迹吗?不是,这是电修精神的传承。期间,郭健民师傅生病,白天盯在现场,晚上回家输液;安继远师傅父亲长年生病,老人常常打电话想让他回去陪伴,他却是抽空安顿好老人,就又立刻折返现场;王健师傅,回迁的新房装修队伍都已进驻,听到单位接了新任务,硬是把已经开工一天的装修停工,推到了几个月以后。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职工加班连点都毫无怨言。这似乎成了他们分内的职责,面对挑战时不计报酬的付出,成了电修人精神的传承。他们说,只要能干成事,报不报酬吧。大家在一起摸爬滚打几十年,就图个痛快、高兴,咱还能干点事。
越到困难时,越齐心。这成了电修人的一种工作作风。现场安装中的一个环节让岗位职工束手无策,反复进行,又累效果又差。唉声叹气中,大家开始给他出主意、想办法。几经辩论、尝试后,有一个办法还真不错。原来14个小时的工作量,只用了7个小时就完成了。电机分厂厂长郎小亮说,现场安装比原计划提前两天完成,这个主意的贡献非常大。
2015年12月11日夜里,要与轧机联动试车了。参加维修的职工们不约而同地都早早来到不锈热轧厂安装二辊轧机主电机的车间里。他们这儿看看,那儿测测,内心的忐忑不言而喻。毕竟这是太钢厂区体积最大、最老的一部电机,毕竟他们是第一次维修这样的电机。这是对他们的一次工艺技术检阅,也是对他们的一次品牌经营升级。
夜里零时整,电机与轧机一次联动试车成功。轧机里奏响欢快的歌,这是成功的歌,这是走向未来成功的凯歌。
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是电气设备修造公司一贯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体现了一个单位的文化,即越到困难时,越齐心,大家不计报酬,不计得失。这是老师傅的传承,也是年轻人的接力。这种文化背后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一声令下,勇往直前,攻坚克难,自我价值就充盈在成功的喜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