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龙
说到工匠精神,我们总能想到瑞士手表。小小机械表壳里,竟有700多个零件,最小的细如毫发。一个顶级表匠全身心投入,一年只能制造出一块。这样的一丝不苟,让瑞士手表成功地变身奢侈品,百年不衰。德国人口只有我国的1/ 17,却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西门子公司总裁说,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精益求精的通俗解释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经济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正在实现融合,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样需要工匠精神,工匠也同样需要创新精神。
钢铁行业面临的转型也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钢铁制造业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认真切磋与琢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只有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著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中国钢铁业才能赢得明天。
消费升级的需求在呼唤工匠精神,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持之以恒地“补钙”。从职业精神的培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再到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让中国钢铁业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