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公司纪委对落实“两个责任”进行督查“85后”轧钢工的青春炫舞
第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0675期:第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6-07-29

“85后”轧钢工的青春炫舞

——记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冷轧硅钢厂酸轧机组连轧机工艺技术员张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记者谢妮

他是2012年新入厂的大学毕业生,短暂的工作经历已让他崭露头角;

他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却坚持扎根生产一线,4年时间成长为酸轧机组连轧机的工艺技术骨干;

他年轻,敢想、敢干,工作中勇于创新实践,是公司2016年最年轻的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他就是冷轧硅钢厂酸轧作业区,一个谦和、踏实、好学、敢闯、敢干的小伙子——张雷。

太钢硅钢冷连轧技术改造工程是山西省“十二五”重点工程,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由于该生产线集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硅钢轧制设备和工艺技术,许多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都是全英文的。为了方便职工学习、掌握这些英文资料,更好地驾驭设备,厂里决定将这些英文资料全部翻译成中文。而此时张雷已在厂里实习了近一年,不仅对现场设备有了解,而且还具备一定的英文翻译基础,于是厂里决定把翻译任务交到他手上。

“那真是一个既让人心理受打击,又让人迅速长技能的工作。”说起翻译的不易,张雷感慨地说。由于专业词汇与普通英文存在较大差别,查单词、做记录就成了张雷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即便这样,一个星期下来他也只翻译了两页纸,翻译的内容连他自己也看不懂,更别提给别人看了。

着急也没有用,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于是,张雷把全国各个酸轧线机组的资料全部找来做比对,把学习场地搬到了生产现场,白天“摸”设备、晚上“啃”资料,一点点地攻克。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一份长达200多页的翻译资料如期完成,获得了领导和工友们的一致好评。

“通过那次翻译,让我熟悉了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也为日后开展技术攻关奠定了基础。明白了只要我们认真做每件事,都不白做。”说起翻译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张雷说。

硅钢冷连轧技术改造工程竣工后,乐于挑战自我的张雷就主动请缨,承担起了培训职工的重任。他毛遂自荐,主动走上讲台,从最基础的轧钢原理、轧钢设备,再到工艺流程、参数控制,逐字逐句地为职工分析、解释,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忆起当时的培训,现任酸轧作业区甲班主操手的王伟说:“当时的我们都是零基础,对干好轧钢工作心里一点也没底,张工就用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理解给我们上课,一段时间下来我不仅对轧钢有了了解,还对设备的布置、主要参数都有了清晰的认识,你看,我都当上主操手了。”由于培训工作出色,当年张雷就被评为“冷轧硅钢厂优秀共产党员”。

为了提高酸轧机组的成材率,降低生产成本,作业区提出中低牌号毛边轧制的要求。在经过无数次试轧失败后,张雷查阅了大量资料,修订了中低牌号钢种轧制的工艺参数,最终试轧成功,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完成了DW47以下牌号的全部毛边轧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综合成材率,为公司创造了巨大效益。期间,他将自己所掌握的中低牌号酸连轧轧制工艺,轧辊、乳化液使用,酸洗工艺等操作要领进行总结,他参与编写的“中低牌号冷轧无取向硅钢酸连轧关键生产技术开发”获得了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

肯学肯干肯钻研,敢想敢做敢突破,“85后”的张雷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超常付出,赢得了同事的尊敬,大家称他为轧制缺陷的“克星”、乳化液调试的“专家”。但张雷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2015年,他带领团队成功试轧超过机组设计能力的DW40牌号钢种,成功实现取向硅钢DQ01的批量连轧。不仅如此,轧制模型优化、机组断带减少、乳化液状态改善、凸包换辊次数明显降低等都是他钻研创新的“杰作”。

“拼,困难向我们低头;再拼,成功向我们招手”,总结起4年的工作经历,言语间,张雷透着年轻人的冲劲与豪情。

图片摄影:王旭宏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太钢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北路83号   邮编:030003  电话:0351-2134396  传真:0351-213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