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良,男,1923年9月生,山西省忻州市解原乡北赵村人。1947年来太钢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值班工长、车间主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加工厂副厂长等职,1983年退休。1988年列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保护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名录》,并被授予“全球500佳”金质奖章;1989年、1995年两次荣获全国劳模称号;199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我常常跟身边的人说:“在新中国,我李双良躺着也比旧社会站得高!”
确实,这是我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我的心里话。
大家知道我,都是因为渣山。现在,我就从渣山说起。
太钢的渣山,绝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它是太钢昔日唯一排放废渣的场地。从1934年建厂以来,历经50年,慢慢形成一座体积达1000万立方米、最高处23米的庞然大渣山。说它庞然,是因为它只增不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太钢钢铁产量迅速增长,排渣量也逐年增加,这个厂区面积仅8.4平方公里的企业,渣山就占去2.3平方公里。不仅影响太钢的生产,更重要的是给太原市的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由于渣山坡度增大,运送废渣还时有翻车事故。
当时,太钢领导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随之提出两种设想,一是排完渣子后,用提升机再往上堆,继续提高渣山高度,但这样既工作繁重,又会加重污染;另一种是开辟第二渣场,同时向政府提出在郊区开辟新渣场的请求。但此时太钢的钢铁年产量都已经突破百万吨,排渣量日渐增大,即便批了新的渣场,汽车也无法运送。专门修铁道,必须横穿一段市区,所需投资极大,更重要的是,又会产生新的污染源。
搬掉渣山,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这个时候,我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但渣山一直是我心头的痛,经过冥思苦想,我站了出来。因为我坚信,治理渣山是上天赋予我的光荣使命,是我为太钢做的一件大事!
于是,我推掉那些找上门的高薪聘请,头也不回走上治渣路。
1983年大年初三下午,我带着一份精心准备的方案,敲响公司总调度李洪保的家门。(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