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他们认为,所有的安全工作一个目标就是要养成习惯,要把各种规范和要求深深融化进职工的行为习惯当中去。
好习惯从哪儿来?必须建立一个规范。他们提出“1+2工作法”,1就是一个意识,责任意识。有了责任心,才会全力以赴,才能把工作做好。2就是两个手段:闭环管理和四个规范。闭环管理说白点就是四句话,“写下要干的,干好写下的,记好干过的,追踪要干的”。四个规范就是“四细”,即:细则流程、细则规范、细则层级、细则评价,这在尖山铁矿内部等同于标准。
标准执行率不高,首先要看标准是否切合生产实际。为了将岗位作业标准定得简单明了符合实际工作,他们认真梳理每一个岗位的每一项标准,用岗位工人的日常作业过程来对照,如果所定标准和工人上岗作业一致,说明这个标准是可行的。如果发现职工讲的作业过程与标准条款当中的内容对应不上,就要分析是职工说的对还是标准定的对。这样通过这种比对抽查验证,一方面提高标准的可执行程度,另一方面提高职工对标准的熟悉程度。
所谓“细则流程”,就是标准的梳理、修订、审核、现场试行、再修订到下发执行都必须有严格的程序。标准要定得能确保职工人身安全,就必须从实际工作出发,不求大而全,但一定要符合实际。让工人知道只要按这个做了,事故就可以避免。这就是尖山铁矿安全标准化创新成果“标准分级卡”诞生的初衷。
在尖山铁矿每一个基层班组都挂着一排小卡片,这些卡片有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三种标准分级,危险程度最高的作业卡片是红色的,其余两级分别是黄色和白色。这张打印、塑封制作成的卡片诞生于2014年,每个岗位的每一项作业都有一张这样的标准卡。它们都是专业人员经过实践反馈、反复修改后制订出来的可行性非常强、非常贴合岗位实际、条款非常具体直观的岗位作业标准。现在,岗位工人进入现场作业时都要诵读、携带,管理人员到现场检查时,也用它来对照、检查。
柴国义:“工人干活不论上面有多少方法它最终都要按一个标准去做,所以你有哪些要求,或者你想把这个要求标准提高,你必须体现在你的标准条款里,对工人来说这就是‘细则规范’。”
“细则层级”是指按层级纳入管理。作业项目按危险程度分级以后,他们规定了凡属于高危作业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去管控,至少有一名管理人员跟班,这样的高危等级作业项目每个单位不超过十项。由各单位自己梳理,自己判定。最危险的十项由主管和副主管来负责,中等的由技术员来负责,风险低的这一级由班长或者项目负责人来负责,一共是分出四个层级。
从2014年开始,副主管以上现场管控的危险项目,明确了高危环节、关键步骤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至少在这个项目最关键的几个步骤、最危险环节,必须在现场。否则,就要受到待岗处理。2014年,因此而受到处罚的中层干部有好几人,其中有几个副主管以上的干部和一个科长。这样的处罚对干部现场履责起到了重要作用,全矿现场管理基本保证了全面受控。
“细则评价”是指三级评价体系。在矿级评价中,该矿每半年要对所有的科室、作业区进行一次安全工作评价,用日常工作得到的分数进行排队,积分最低的单位到年底主管要被免职,体现了在尖山铁矿安全工作否决权最大的特点。另外,结果变得不那么重要,即使有些单位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但是,由于平常安全绩效的积分不高,也有可能会被处罚。通过矿、作业区、班组三个层级的评价体系,扎实推进标准化作业区建设、星级班组和标准化班组建设,人人争当标准化员工。
以标准化员工的评价为例,尖山铁矿着眼长效机制的建立,分为三级员工。他们紧紧围绕如何实现让员工自己管自己、独立开展工作,他们规定只要员工知道标准、不违标,这两条要求能达到,就可以参评标准化员工。如果评上了一星级员工,能保持三个月就有机会升二星,二星保持三个月有机会升三星。每个层级的员工拿到的绩效奖也不一样,鼓励职工在现场没有管理人员的情况下自主管理,做到“有条件违标我也不违标”。评上标准化员工以后,还要戴牌,一星级工装上戴的是一颗星,二星级员工是两颗星,三星级是三颗星,这是一份荣誉。年底评先评优,各项积分进行汇总,谁的安全绩效高、标准化员工级数保持的时间最长,谁就直接被推荐参加评先评优。
一位省级安全专家评价说:“尖山铁矿建设标准化矿山,依靠一套长效的激励机制,保证这个工作能持续向前做。验收只是个阶段性的工作,验收完了,还要继续做,从员工到班组到作业区到矿部,形成一个四级联动的促进体系,最终就把这个工作做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