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1927~2010),云南保山市施甸县人,中共党员。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一心为民,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退休后,婉拒省城安居待遇,毅然投身施甸山区,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创建大亮山林场,并在迟暮之年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赠国家。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从担任县领导到地委书记,他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保山市的每一个乡镇都留下他的脚印。为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还改造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等各种试验田。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作“粮书记”。工作30多年,杨善洲始终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木板床,床上一个草垫子和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喜欢抽烟,还舍不得抽纸烟,天天一包烟叶子一支烟斗带在身边。不管走到哪里,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大干部。下乡只带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其他随员一个不要。上路,直奔田头。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走到哪里,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己兜里往外掏。有人劝他不必这样,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
1988年,杨善洲退休了。他婉言谢绝到省城昆明安家休养的安排,说:“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杨善洲的家乡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地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种地,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对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
开始办林场的时候困难很大,但是杨善洲艰苦奋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000多元钱盖油毛毡房40多个,一住就是8年,有三个职工住了9年半才出去;没有钱购买农具,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有电,每人买一盏马灯;买树苗资金不足,他就经常到大街上去捡别人丢弃的果核;为给树苗找底肥,他常背个粪箕到村寨路上捡骡马粪猪粪。1999年,他在修理树杈时,左腿摔成粉碎性骨折,可半年后,他拄着拐棍,又走进了大亮山。有人问,何必自讨苦吃?他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他还把建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种子、衣被,先后向省内外灾区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捐款20多万元。
二十多载辛勤耕耘,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仅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就超过了3亿元。2009年,82岁的杨善洲再次做出惊人之举,无偿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移交给国家。他说:“这笔财富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植树造林。现在实在干不动了,只能物归原主。”
杨善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他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林场场长曾跟杨善洲谈过很多次:“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但老伴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他却为此交了370元的汽油钱。
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奖金20万。一向不要公家钱的杨善洲决定接受这笔奖金,经过反复思考,他把这笔钱分成了四份:10万元捐给保山一中,用于救助贫困学生;3万元捐给林场建一个护林哨所;3万元捐给当地政府给老年人建一个洗澡池;剩下的4万元留给跟自己吃了一辈子苦的妻子,这是他一生留给亲人仅有的财产。
杨善洲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也受到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11年,已去世的杨善洲被评选为当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说: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而在他最后奋斗过的施甸县,则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正是杨善洲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