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产化率的核电产业链进入景气周期。
根据核电“十三五”规划初稿,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核能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6%~8%,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核电大国。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将新建6至8座核电站。
核电产业链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重启上,还体现在高端核电设备的国产化。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核电技术路线一个是自主研发的国产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另外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美国西屋公司的3代核电堆型AP1000基础上自主开发了AP1400。这两条路线设备的国产化率高达80%以上。
核电建设进入正常轨道后,产业链企业迎来高景气周期。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7%,同期全国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4.9%。
近日,山西省委召开的常委会议上认为,三季度从8个方面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大力推动煤炭减产量去产能,促进了全国煤炭供求关系的改善,推动了煤炭价格逐月回升。
会议指出,进入三季度,山西省经济出现了许多积极因素和标志性变化。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有所改善,煤炭企业8月当月结束了全行业亏损局面。煤炭行业结构在调整中优化。会议要求,四季度仍应按照国家关于增加部分煤矿产能投放的部署,科学、安全地增加煤炭生产。
此前,山西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明确,2016年将关闭退出和减量重组减少煤矿21座,退出产能2000万吨/年,安置职工27122人。
不过,截至目前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已公布了两批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任务分解,共关闭退出煤矿25座,涉及退出产能2325万吨。
其中,第一批将关闭退出15座煤矿,涉及潞安集团、同煤集团、晋能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焦煤集团6家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共化解产能1060万吨/年;第二批关闭10座煤矿,涉及焦煤集团、潞安集团、东山煤电集团、阳煤集团,退出煤炭产能1265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