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年初,为了传递市场压力,增强干部动力,激发全员活力,记者分多路深入各单位采访了解预算指标分解落实情
况,开辟《预算指标在基层》栏目和制作专题节目,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案例,引导全员更加关注预算指标,对预算指标的分解和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年中,我们又重走万里路,远赴北京、上海、常州、南通、揭阳、佛山、长春、滕州、青岛等地,倾听客户的意见建议;年末,我们努力寻找降成本的“金点子”,展现蕴藏在职工中的“民间”智慧。
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用接地气的语言去讲述。我们通过忠实的记录和理性的评说,迅捷传递着太钢的新变化。《精密带钢:市场化改革下的“破茧成蝶”》反映了公司在推行扁平化管理和市场化改革取得的成绩;《不锈冷轧厂:盯住“两个数据”与市场全接触》报道了一个二级单位主动打开后门,积极面向市场的生动实践;《标准的背后》再次展示了太钢在科技创新及不锈钢研发领域的雄厚实力;《太钢BOC:悄然中孕育精品工程》记录了广大工程建设者为“十二五”工程建设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开辟绿色环保热源新途径》展现了太钢推进绿色发展,忠实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干出共产党员的范儿》以小见大,通过基层党员韩威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太钢党员队伍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视觉新闻优势,让一线职工成为镜头主角,推出系列组照,讲述他们在安全生产、质量提升、节能环保等领域的背后故事。
关注职工工作和生活,体现着太钢新闻人的工作责任与职业操守。今年公司“两会”,记者把职工们关注的热点难点和对太钢的期盼带到会场,推出了代表热议住房建设、医疗改革等报道,回应职工关切。同时,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不遮掩、不避丑,针对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不文明行为等进行“毫不客气”的批评,如在《记者观察》栏目播出的《谁家的遗弃物》、《垃圾失火烧出的管理漏洞》节目,用犀利的语言和深入的剖析指出了当前需要干部职工反思的问题,与《钢城纵深行》成为姊妹篇,形成互动。一年来,当公共自行车租赁、高温津贴发放、一卡通缴费、外协业务回归、棚户区改造、食堂饭菜质量提升、厂区交通治理、通勤车安全改善等民生新闻占据相当大的报纸版面和足够长的电视时段时,我们有足够信心说我们的报纸和电视是有责任的、能替职工说话的。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折射思想、体现观点,我们的评论代表着公司声音。《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经营主角》《品种质量是太钢决胜市场的利器》《为建设平安太钢而奋斗》《统一思想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等有分量的文章,在干部职工中引起了热议,掀起了全员大讨论,有力地引导了舆论方向,形成了思想共识。
与通讯员面对面交流,是新闻中心服务基层的一大亮点。一年来,每季度新闻中心都组织编辑、记者对通讯员进行培训,将公司近期的重点工作和宣传报道重点与通讯员交流,并对通讯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就在这一来一往的互动交流中,通讯员的来稿数量和质量稳中有升,不少通讯员和特约记者的新闻作品经常见诸报纸头版、电视头条。更令人欣喜的是,基层通讯员的新闻敏感越来越强,采写的新闻题材更广泛、表现手法更灵活,为太钢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太钢是一座“新闻富矿”,越来越引起媒体的关注。7月7日,《山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太钢的视野》,以太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为切入点,全方位报道了太钢在改革探索、科技进步、绿色发展和和谐共进等方面的创新之路。重要版面位置、逾6000字的篇幅、骨干记者集体采写,无不体现着报道的分量。如今,在各级各类媒体,都会频繁见到太钢的报道,听到太钢的声音。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新闻人要看到面临的挑战。新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异军突起,传播方式越发多样,迎来了“自媒体”“微媒体”时代……但我们坚信,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革,受众始终需要优质的新闻信息和温暖心灵的人文情怀。
时代越发展,分工越细化,新闻宣传越要适应变化发展,以记者、编辑的专业优势做出专业新闻报道,不落俗、不媚俗、不从俗;大力推进内容创新,深度挖掘,提供导向正确、充满正能量的“新新闻”和好新闻,满足干部职工的信息需求;心怀责任,坚持操守,以多年累积的权威和公信力,发挥品牌效应,发出太钢声音,讲好太钢故事;践行“走、转、改”方针,发挥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让更多职工成为新闻主角,这是我们作为主流媒体的巨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真正把报纸和电视办成在同行业有一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媒体。
客观、公正、权威是新闻一直追求的气质,责任、担当是我们永远坚守的特质,做有质量、有温度的新闻是责任驱使。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我们有信心说,“新闻是我们所敬所仰、为之奋斗的,不仅是今天干了明天还‘要’干的工作,更是今天干了明天还‘想’干的事业”。太钢的美好未来需要新闻人付出努力。我们要在公司党政的领导下,继续发挥好喉舌作用,砥砺前行,并肩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