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所工作的地方,前几天今冬的第一场雪压坏了厂区附近村庄新建的牌楼,这座牌楼全身是由大大小小的花岗岩成品石块建成的,所幸牌楼是在夜里倒的,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
老人们说这是大大的不吉祥,年轻人则要求索赔。其实无论是“不吉祥”还是“索赔”,只是整件事情发生之后最无奈的一种选择,一种“亡羊补牢”似的兴叹,一种不愿此类事情发生却真实发生之后的“惶恐不安”。
由此而感,仔细想来,安全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打个比方说,我们准备完成一项普通的维修任务,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得很好、很充分,检查了计划使用的工具、完成了现场的勘察、确定了维修流程、进行了全面的KYT危险辨识。
维修工作开始,停电、挂牌,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进行到一半时,甲要穿孔对螺丝,第一次违章出现了,因为加工精度普遍存在的问题,连
接螺丝需要击打方能进入安装位置,于是甲为了赶进度也为了方便,使用扳手背面进行了击打作业。工作接近尾声时,乙负责清理现场,第二次违章出现了,乙戴着充满油污的手套拆除氧电焊设备,以上是在每一次维修中经常会发生的场景。
一次小小的维修,两次不经意的违章,值得我们深思。一次又一次的侥幸导致违章的发生,“侥幸心理”似乎也已经成为我们经常要呼吸的“惰性气体”,让我们习以为常、让我们见怪不怪,这种心理始终“迷惑”着我们,殊不知小不闻而老不问,小违章才是大隐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