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
者胡浩彭卓)因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卒中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被称为国人健康“第一杀手”。如何应对卒中挑战?在10月29日第11个“世界卒中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专家。
警惕:猝不及防的“杀手”
28岁的李拓觉得,自己19岁以来的每一天,都是捡回来的。
9年前,李拓是1名数学系大一学生,平日无肉不欢,期末来临连熬几夜复习后,一天凌晨突然头部刺痛,呕吐晕厥,送医后被诊断为脑卒中,局部出血,不得已休学住院治疗。“我一直以为脑卒中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直到从鬼门关爬回来,才意识到年轻人也有可能中招。”
辽宁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脑血管中心主任陈晓虹告诉记者,脑卒中也叫“脑猝中”和脑中风,发病速度非常快且猝不及防。
最新发布的《2016年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显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每12秒即有1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病房里已不再是一片白发,临床经常接诊到30、40多岁的年轻患者。”陈晓虹说。
挑战:卒中防控刻不容缓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增长近3岁,达到79岁。
要实现这一目标,卒中防控必不可少。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介绍,根据对影响我国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和疾病负担的研究,预计到2030年慢性病仍然是我国居民最主要死因。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梁晓峰说,脑卒中的预防和监测是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一大重点。从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我国北方脑卒中患者死亡率高于南方,同时,脑卒中发病率趋向年轻化。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认为,院内缺乏标准的卒中管理体系,患者和家属对卒中的认知水平不足,这是中国目前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卒中患者应当规范管理和治疗。但是,统计显示,患者首次随访的脱失率高达20%,第5次随访的脱失率达到了70%,甚至有大于33%的患者自行停止使用药物,同时患者家属缺乏看护和管理的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在卒中防控治疗事业发展征途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王拥军说。
“现行的医保结算制度也没有对脑卒中患者开绿灯。”沈阳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付文丽表示,“现在有些病种开通了按病种付费,但是脑卒中并未被纳入其中。此外,脑卒中出现并发症后,不仅有肢体、语言还有心理障碍,都需要进行康复。可如今只有在医院可以医保报销康复项目,一些专科康复医院并没有被纳入医保,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应对: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梁晓峰认为,应对卒中挑战,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他建议,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首先需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膳食平衡、戒烟限酒、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果谷物类食品的摄入。同时,要增加运动,学校应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运动时间,工作中也可以适当提供运动场所,增加“坐班族”的运动量。另外,要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科普,加强三级预防,降低疾病治疗成本。如果能有效抓住4.5小时的黄金救治期,治疗仍然很有希望。
王拥军介绍,为了完善卒中管理体系,提高公众主动预防卒中的健康意识,传递科学的疾病知识和治疗观念,中国卒中学会和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共同发起了缺血性卒中标准化诊疗及长期管理强化项目。该项目将在全国1000多家医院展开,一方面针对医院内部,包括临床路径标准化诊疗推广与执行、线上随访档案建立;另一方面针对院外,对出院患者、家属以及公众加强教育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