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的武当山之行,来得突兀和急促。没有计划,没有准备,上午还在上班,中午就已经登上了前往的火车。对于这样一个没做功课没有准备就出发的旅行满怀喜悦和信任,只因同行者全都是相识许久并且兴趣相同的人。
来到武当山的脚下,已经是经过了一夜的休整,一行人精神很好。站在山下等待景区进山车辆的时候,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湘楚文化悠久历史以及道教文化对这里的人们产生的影响。同样是人头攒动,同样是长长的排队等待,却没有嘈杂没有焦躁,排队、上车、礼让,谦和而平常,仿佛理当如此。
景区车辆在绿树茵茵中盘旋而上,我看清了一条道路就在山边上被凿通,山被绕过,人亦到达。太阳慢慢升起,笼罩在武当山的大雾缓缓散去,逐渐露出了真面目。除去郁郁葱葱茂密的林木和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溪流赋予了武当山钟灵毓秀的景色。武当山还承载了太多的中华历史文化。自唐太宗自称是老子后代崇尚道教开始,武当山开始成为皇家道场。到明朝,武当山建筑的规制与北京明代皇宫相仿,更有武当山的紫金宫与北京的紫禁城交相呼应。经过几百年的兴衰,如今的武当山,还保留有当年兴盛时期的部分建筑,但是很多地方都已经难寻当年的辉煌,这些断壁残垣仿佛在安静地看着时代变迁给这座大山带来的变化。这座大山见证了历史文化的不断更迭,这才最吸引我,让我魂牵梦绕。
为了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游览武当山最精华的景观,一行人选择了先登金顶的线路。此时正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光景,阳光随着登山石阶左曲右转,时而透过树木的缝隙洒下丝丝缕缕的明媚,时而钻到山的另一面藏匿了温度,光与影的投射下不时地传出不知名的动物发出的鸣叫,循声望去却只能看到林深幽幽。无数次地转首寻找金庸先生描述过的精彩场景,幻想着能够在绿树茵茵中与衣袂飘飘的大侠不期而遇,一折一转中却只能听闻溪流潺潺,只有那天地山水树木石阶还有踽踽独行的爬山人映入眼中,与武当山神秘空灵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到达朝天宫日光已高,路程过了一半,体力也消耗了一半。朝天宫斑驳褪色的墙壁、高低不平的石阶无声地呈现着岁月风霜的痕迹。通往金顶的石阶在朝天宫一分为二。左侧是清古道,右侧是明古道。清古道据说缓一些,而明古道坡度更为陡峭,却可以经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等景点。休息间隙,一行人在这里开始了登顶的选择。出于安全和体力的考虑,我和另外一个朋友选择了走清古道。其余的友人毫无意外地选择了更为艰难的明古道。事实证明,清古道也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只不过在陡峭过后总有一段平缓过度,让你能够在绝望之际又升起一丝希望。长久的攀登拉远了行人的距离,往前或回首望都看不见人影,青色的石阶安静地向前延伸,一直陪伴着我的只有风吹过林梢的声音。时间久了,高喊一声友人的名字,远远地从前方传来回应,还有低低的笑声。真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啊!紧走一阵追上友人,又是一阵长长深深的喘息。太阳的照射已经有些肆无忌惮,却烘不干已经湿透的衣服,坐在石阶上休息片刻,起身时,石头上都留下了清晰的汗渍。发梢一缕一缕地黏住了,汗水一滴一滴掉落在青石阶上,脸颊也热得发烫。起初还有兴致左拍右照,这时所有的身外之物都成了累赘。我和终于聚在一处的友人早已顾不上形象,也没有了交流,只是机械地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给自己加油。就在觉得体力耗尽登顶无望的时候,前方传来一阵欢呼,抬头望去,绿色从中露出一面朱红色的墙壁,转过这道山脊就看清了,原来,那处朱红色的墙壁就是建在峭壁上的殿宇,在蓝天白云下醒目张扬地俯视着脚下的人们。知道了金顶就在触目可及的前方,一路寂寂攀登的人们兴奋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同另一条道上的友人联系。不曾想,我们竟然走在了他们前面。
红墙碧瓦的金殿屹立峰顶,气派庄严。这座由永乐皇帝的驸马历时四年修建成的殿宇,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依旧挺立,散发着迷人的风采。站在金顶,放眼八百里武当,看着“七十二峰朝大顶”一揽众山小,默默地感受着武当山的魅力和灵气。在几百年间是什么吸引着各地的芸芸众生,是这座大山巍然屹立的伟大建筑,还是如山峦般波澜壮阔的武当山历史和传奇?千年的演变,让武当山从无名到兴盛,不断丰富着武当文化,看着远道而来的登上者,许下美好的愿望,此时我眼中的武当山已经不再是一座山,而是寄托了更多向往和信念的庄严所在。
■文/图/吴雪
武侠小说中的缥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