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宏伟
最早拜读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课本中只节选了其中的两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华丽的语言,大段的修辞让那时急需扩展作文素材的我欣喜不已,至今都还记得自己端坐在课桌旁,郑重其事,一笔一画抄写句子的情景。以那时的年纪和阅历所能体会到的大概也只有这些吧。再次品读《我与地坛》,我已不再是一个青涩高中生,而是一个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交织下,理不清头绪的妻子、母亲,所体会到的是史铁生在苦难面前对生命价值的一次次领悟、思考,最终在苦难中汲取养分,超越了个体局限。
一个人,在人生处在顺境的时候,是不大会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史铁生1951年出生,18岁下乡插队,21岁时因为一场大病导致双腿瘫痪,使他陷入了痛苦绝望的深渊,几乎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给他提供了一次透彻的领悟人生、感受生命的机会。当他终于觉悟到无差别便不成为世界时,便坦然接受了残疾之躯,接受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努力做一个精神上的健康人。
曾经有记者问他:“你的职业是什么?”他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并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的灾难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就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让他活出了精彩人生。
地坛是史铁生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角色,在他看来,他与地坛相遇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结果。正如他所说的“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里的颓废苍凉似乎早就为他准备好,只等他的到来,刹那间环境与心灵契合,注定作者是离不开地坛了,而地坛也将伴随着作者走出他人生最痛苦、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光。在这个园子里,作者曾以极大的耐心,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想了好几年,最后终于是想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看得出作者已不再纠结于自己的残疾,而是开始面对苦难,接受苦难了。
史铁生不但思考着死的问题,更加对怎样“活”有着透彻的领悟。地坛中不同的人生给作者带来了对生命价值的不同体验。热爱歌唱的小伙子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