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晓英
说起武汉疫情,虽然它已成为过去式。但现在想来,仍让人心有余悸。那一段时间,恐怕会成为许多人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初识杨立明主任,也是缘于那场疫情。在家不敢外出的日子里,突然看到朋友圈发出了杨医生的援鄂日记。当时那种情况,我们都不敢轻易下楼。生怕染上新冠病毒,竟然有这么一个人,还是我们太钢的医生,却奔赴了武汉重灾区。那是何等震撼!更为震撼的是,这个人在那种情况下竟还有精神每天写日记?真是让人钦佩啊!
那天下午,有幸得到杨主任赠送的一本援鄂手记。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
《杨医生援鄂手记》领着我重温了那段特殊时刻。从告别家人出征到重症病房,再到抗疫胜利凯旋。我的心一直随着日记中的日子起起伏伏。
如果说那场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的话,那么像杨医生这样奔赴一线的千千万万的医生和护士,无疑就是那个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的人间神灵。
正如王芳老师为这本序中写道,他用了情,用了心,用了力。从2020年1月26日到2020年4月7日。整整73天,每一篇日记中无不让人感受到他的那种情,那颗心,那份力。
“大家都别怕,大家都别哭”面对无情的未知病毒,有几个人能不害怕?就算是医生,他们也同样是普通人中的一员,只是与我们职业不同而已。又有谁的家人能不担心?他们每个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出征,家中的妻儿老母该是怎样的揪心?
行李箱中的三把雨伞,一把是单位准备的,一把是妻子准备的,另一把是孩子给出征的爸爸的。这普通的三把伞寄托着亲人多少的牵挂?
2020年1月30日:“每到一位患者床前,我对其手拉手进行心理安慰,并根据各自病情提出相应治疗方案。当查完最后一名患者已是三个半小时之后了,此时才感觉到鼻梁骨的隐隐作痛和那种缺氧导致的窒息感。”
我分明看到了一位敬业的医生。
2020年1月31日:“作为医者,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不管前方是火焰山还是地雷阵,必须敢于担当,勇往直前!”
此时,一位冲锋的战士出现在我的面前。
2020年3月5日:“坚决反对任何人向当地单位或者患者个人索取感谢信之类的事情发生,避免破坏山西形象。”
2020年3月27日:“当核算待遇时,我们自己做主减掉了休整的14天。”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