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晓英
下班来到菜市场,突然发现粽叶和马莲占据了C位。一翻手机日历,可不是,又一个端午节马上就要来了。
端午,是吃粽子的节日。记得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妈妈就会提前一晚上泡上一大盆的黄米,洗好一小盆的红枣,准备好粽叶和马莲,然后叫上几位邻居来家里帮忙包粽子。阿姨们边干边聊,一片片粽叶,在她们手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先是两片叶子在水里一抿,弯成一个小漏斗,放入几把黄米几粒枣,用粽叶将漏斗盖好后再把叶子右折一下,左绕一下,揪一根泡好的马莲,在粽子中间绕上几圈后打个结,一个五角粽便好了。煮粽子是很有讲究的。把包好的粽子先在锅底铺一层,上面再放粽子时就需要见缝插角,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它们挤在一起,不至于煮烂。码好后,添水没过粽子,在上面用石头压个篦子,这样粽子在煮的过程中就不会“飞”了。灶火应该先小再大再小。最后一定要焖一晚上。这样煮出的粽子才足够软糯,粽叶的味道才能与米的味道充分地融合。那种味道一直深藏于我记忆中的角落。
每年端午节的前五天,也就是五月初一的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时,我们那里的小孩都要系上花线绳绳,还要背“符儿”。花线绳是用五种色彩鲜艳的丝线捻在一起,系在孩子们的手腕上和脚腕上。“符儿”各色各样,是用红纸叠成条来回插成的图形,然后缝到衣服上,贴在家里门头上。那时,我也没想过这是为什么,只是急急忙忙地跑到学校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炫耀,看我的花线绳儿多鲜艳,看我的“符儿”多好看。这些东西也就只能佩戴五天,在端午节当天,必须要剪下来塞进墙角。大人们说花绳将会变成一条条小蛇。每逢那段时期,我根本不敢挨着墙走,生怕突然从墙缝里窜出一条小蛇来。
现在想起这些,既觉得自己好傻,又觉得特别有趣。
来到商场,各色粽子种类繁多,肉的、素的、红枣的、蜜枣的、八宝的、水晶的,还有草木灰的……真是无奇不有。我决定还是自己买点原料包上几个。为了应和端午节的氛围,为了享受制作的乐趣,也为了和家人朋友分享美味。这家是江米的,那家是黄米的,这家是红枣的,那家是蜜枣的,一家一个味道,同事朋友互相赠送品尝,不见得有多好吃,吃的是那粽子里浓浓的情意。
节日,既是一个传统,也是年轮中的一个符号,不辜负每一个节日,不辜负每一个日子,让生命在时光的舞台上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