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工作概述
(第三部分)
三、双拥工作的基本规律
(一)党的政治理念决定双拥工作的方向
党的政治理念主要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具有根本性和导向性。双拥工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性决定双拥工作必须以党的政治理念为指导。延安时期,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当时的双拥运动正是以此为指导,在抗日救国的政治基础上,通过双向拥戴和支持,激发广大军民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挽救民族危亡。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亿万军民的共同信念、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双拥工作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在经济建设这个主战场上,动员和组织广大军民同守立国之本,共谋发展之策,齐走强国之路。实践证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旗帜就是双拥工作的灵魂,党的理论就是双拥工作的指南,党的宗旨就是双拥工作的原则,党的纲领就是双拥工作的目标。
(二)军民主导意志规定双拥工作的内容
军民主导意志是指军民自觉地确定主要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历史的、变化的、发展的,不同阶段赋予双拥工作不同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民的主导意志是武装夺取政权,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因而,一切为了巩固根据地、一切为了前方打胜仗、一切为了消灭敌人,便成为当时双拥工作的中心内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保卫新生政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成为广大军民的最大愿望,那时双拥工作的重要使命就是聚集军心民智,接管城市、恢复交通、清匪反霸、屯垦戍边、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求稳定、求发展、求和谐是广大军民的共同追求,这时的双拥工作就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国防建设而展开。由此可见,双拥工作的主要内容始终随着军民主导意志的发展而发展。
(三)形势任务变化催生双拥工作的载体
任何一项工作要达到预期目的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搭建相应的平台。双拥工作的群众性、活动性表征,更加需要适当的载体,而这种载体又总是伴随形势任务的发展要求应运而生。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从军民大生产运动到“拥政爱民”、“拥军优抗”运动的兴起,从动员翻身农民参军参战到组织广大群众支前,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从行业部门特色双拥到双拥模范城(县)的创建等,都集中反映了当时形势任务的变化和双拥工作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都是牵引和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发展的有效形式。如果说双拥工作过去已经创设了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有效平台,那么,随着历史的变迁,必将产生更多富有时代特色的生动载体。
(四)健全网络组织支撑双拥工作的运行
双拥工作涉及党政军民及各个阶层,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惠及各个群体,需要建立具有活性结点的网络连接和有机构成的组织体系作支撑。综观双拥工作的历史进程,它之所以能够保障经济社会常态发展、引领军民价值取向主流、调节军政军民利益趋向、整合优化军地以方资源、辐射相关领域协调推进,根本原因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军队领导机关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军地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得益于各级双拥机构的顺畅运行,得益于广大军民的积极参与。归结起来,就是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配合、群众参与的完善的活性组织网络。
四、双拥工作的主要内容
双拥工作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革命战争年代,主要是帮助人民军队扩充兵员,筹集粮款和军用物资;抢运和掩护伤员,运送军粮和武器弹药,传递情报,搞好战时勤务;优待军人家属、抚恤烈士遗属和慰问部队官兵;尊重地方党委政府,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和军队群众纪律,热爱和尊重人民群众,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等。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双拥工作的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宽。
在新的历史时期,双拥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广泛进行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为军队选送优质兵员,协助人民解放军建设强大的国防;支持军队的改革和建设,帮助军队完成作战和训练任务;保护军事设施,尊重和爱护军队;接收并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和离退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伤残军人、随军家属;做好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和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的抚恤优待工作;维护军人及其家属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军民矛盾和纠纷;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部队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尊重地方政府,支持地方工作,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群众纪律,严格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积极支援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公益事业建设,奋勇参加抢险救灾,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等。
来源:太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太钢保卫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