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是农民的丰收节。乡下有句农谚“茭子红闪闪,两手掰肩肩。”茭子就是高粱。秋天高粱穗红了的时候,天气就变冷了。至少人们早晚出门的时候感到冷,会下意识地双手交叉抱住肩头。
周末有幸在田野里见到了一片红高粱,高粱穗又大又红,非常惹人注目,一下子把我引入对红高粱的深深回忆里。
记得小时候,高粱成熟以后,秸秆可以当甘蔗吃。和现在吃甘蔗一样吃,剥去硬硬的外皮嚼着吃。我不敢把高粱秆像甘蔗一样吃,怕那些渣渣沾在胃上,总是用牙齿咬住横在嘴里,使劲儿吮吸着甘甜的汁液,一边发出“嘶嘶”的声响。
家里种高粱的时候,规模不很大,用不着机械,村人多是把晒干的高粱穗摊薄用“落歌”在自家院里拍打;后来,村南有了柏油路,人们就用平车将高粱穗拉到柏油路上,让过往的汽车碾压,这样多走一段路,也省下了打落歌的劲儿。不过,高粱穗太干了就不能这样脱粒,不然会将高粱粒碾压成粉。
家乡人加工高粱面的做法很多,有高粱面鱼鱼、擦擦,高粱面河捞懒豆腐、高粱面蒸饺等等。日常喝汤最多的是高粱米粥,把高粱脱一层皮,与玉米粒、菜豆粒、小米一起放在水里熬,熬好的米粥发暗红色,清香可口。
高粱这种农作物全身是宝。去了高粱的穗头,人们用它可以做成扫地的笤帚,也可以做成圆圆的刷刷,用来刷锅、搅拌菜缸。去了高粱穗后,将穗头下方的高粱箭箭折下来晒干,一番精挑细选,用麻绳穿起来,做成苤苤,有方的、圆的、六边形的、带边框的,盖盆子、盛饺子、放馍馍,既防潮,又透气,用途多着呢。这些苤苤可以使用很多年,是晋北一代农村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
如今,在晋北一代,农村的农作物大多以玉米为主,很少农家再去种红高粱,小一辈的孩子们认识红高粱往往需要通过各种视频素材和试验田才能见到红高粱,而“高粱涨红了脸”的这种美景深深留在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