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马玲)随着采场的推进,尖山铁矿采矿场逐步呈现锅底状,边坡安全治理、矿岩混杂、空间狭小、剥离量大等日益成为制约采剥总量、影响精矿产量的主要瓶颈。尖山铁矿全体干部职工想办法、定措施,抓住安全、质量、效率三个关键词部署工作,加快推动落实。
全力解决采场狭小空间内的安全生产问题。尖山铁矿的采场堪称国内外最为紧凑的作业面,空间较为局促狭小。2017年采剥总量较上年增加了1200多万吨,方圆1.3平方公里的采场内,5个作业面、210多台不同型号的铲、钻、车等设备要同时运行,现场交叉作业多、新修道路多,台阶推进快,作业现场车辆密集,100多吨跨台阶长距离走钻、走铲成为了采场作业的新常态。为有效解决好采场空间狭小带来的安全问题,尖山铁矿在道路规划上进行了创新研究,规划了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道路,合理有序分流采场车辆。分台阶部置采场铲、钻设备,新开辟排土场,最大限度地避免大小车交叉作业带来的危险。加强中夜班带班干部的管理,通过关键时间点提醒、检查,保证人员设备安全作业。严密监控采场气象条件,及时根据山区气候天气特点组织生产。
全力适应公司对尖山精矿粉需求的变化。目前,尖山铁矿能够生产七种不同硅含量的精矿产品,精矿粉质量非常过硬,对优化高炉配比、稳定产品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希望尖山铁矿能够想尽办法多生产优质矿粉,这是尖山铁矿生存发展的优势所在。为了适应这种新任务、新需求,尖山铁矿一方面加大技术攻关力量,全力开展矿岩交界处回收工作的研究,想尽办法做好矿岩交界处的回收工作,努力实现增产。一方面强化内部工序管理,转变服务理念,快速推进从“满足产品标准”到“满足用户需求”的转变。加强配矿管理,继续研究和优化不同硅含量精矿产品的工艺参数及控制方法,提升精矿质量。全心全意做好上下工序服务、内外用户走访,严格控制精矿质量波动。建立完善工序质量结算、关键质量指标逐级考评、质量问题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把尖山铁矿打造成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品质优秀的排头兵。
努力补齐短板提升效率。胶排效率和破碎粒度是尖山生产的两大瓶颈,也是目前的短板。该矿将创新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技术人员薪酬与科技成果、创新创效挂钩的奖励制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拓宽技术人员的视野,推动技术交流与学习,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专业精通的技术人才队伍,为突破瓶颈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努力在提升胶排效率和破碎粒度上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