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出自一个典故,据《后汉书·岑彭传》:刘秀击败王莽,光复汉室。大将芩彭随驾西征,刘有事回洛阳,便留书与芩彭:“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南去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待攻下西城、上邽,即可挺进四川。后来“既平陇,复望蜀”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了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
“得陇望蜀”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这里只说贬义的“得陇望蜀”,它逐渐演化成一种“贪得无厌”的处世哲学,它与“不争之德”相对立。
殊不知,得陇望蜀这个词里,有一个“利与害、得与失”的问题,在得寸进尺的欲望中有太多的喜怒,在“得陇望蜀”的累积里有太多的烦恼和痛苦。祸患常积于忽微。如果“贪欲”之门一打开,就会欲罢不能,欲禁不止,犯下贪腐的罪恶。人的欲望犹如无穷的罪恶沟壑,最终将会被贪欲引上自我毁灭、万劫不复的境地。
扪心自问,片面追求物质,这些外在的东西真的那么重要吗?在沉重的花花世界的生活中,贪婪者的内心充盈着真正的快乐吗?贪婪者永远不会知足,贪婪者永远没有真正的快乐,他们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中。
《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是不争。老子所强调的“不争之德”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居后、处下,即以谦卑的姿态处事,终能成就大业。当然,老子所讲的居后、处下绝不等同于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争之德”的第二个含义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知足常乐者身贫而心富,贪得无厌者身富而心贫。何必奢求太多,欲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