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记者徐可可实习记者杨炎哲
“国家提出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们来讲,实际上就是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供给能力。中国有非常多的制造企业,尽管主要的制造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但还是有像笔尖钢这样的东西不能自主生产。总理提出来了,行业更应该积极去思考、去落实。”1月9日~10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7年理事(扩大)会议召开期间,太钢造出笔尖钢的新闻在各大媒体迅速传播,对此,钢协副会长,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晓波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如此回应。
“对制造业来讲,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的任务还是要提高供给质量、供给品种、供给能力。否则,国人每年去国外海淘、海购,对制造业来讲也不光彩。制造企业本身的任务,就是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客户的需求也在升级、提档。企业要适应这一点。当然,对于钢铁业来讲,随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适时地提供材料上的支持也是应尽之责。”他进一步阐述道。
升级、创新更多的是企业自己的事情
实际上,笔尖钢仅仅是太钢研发生产的众多新产品中的一个。2016年,太钢高端产品研制的步伐明显加快,相继推出了10余种打破国外垄断的新产品。一批新、优、特产品陆续问世,成为太钢搏击市场、抵御钢铁“寒冬”的利器。2016年,在钢产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太钢实现利润12.9亿元。
对于太钢的盈利之道,李晓波透露,主要是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挖潜增效永远在路上,挖潜增效没有结束的时候,永远在过程当中。其次,不断地优化流程、优化工艺、提高效率、提升质量,这些都是措施。再其次,不断地提升产品的供给水平,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靠品种、结构的优化,来规避一些低价竞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海、蓝海的问题。”李晓波表示,“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必须依靠科技来走向蓝海,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投入产出比最高,科技是产品升级的重要基础。”
钢铁企业如何让产品成功进入蓝海?“作为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敏锐地把握下游客户的需求。当然,下游客户的需求有可能是潜在的,我们要及时地挖掘出来,替他们去设计、选择最好的材料。简单的跟随是没有出息的。我们是材料的专家,我们要为客户来选择一些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就一定会赢得客户认同,一定会创造出共同的价值。”李晓波说,“另外,要着力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让企业越来越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智能化的手段。没有信息化,企业就不可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个人认为,企业的升级、创新,更多的是企业自己的事情。
(下转第二版)
编者按公司笔尖钢的研发成功,在行业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如何看待公众对笔尖钢的热议,“笔尖钢热”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和启迪,1月10日,《中国冶金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正在北京参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7年理事(扩大)会议的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晓波,本报特转发《中国冶金报》记者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