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轧辊公司盘点问题逐一销号解决图片新闻原料开发采购部围绕采购降本落实“两个责任”不锈冷轧厂践行“三严三实”推进新发展
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0424期:第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5-09-17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孔繁森(1944~1994),山东聊城人,革命烈士。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选拔为国家干部。历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岗巴县委副书记、莘县县委副书记、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拉萨市副市长、阿里地委书记等职,1994年进行边贸考察时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条幅,以此明志。第一次进藏,孔繁森在岗巴工作3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到山东。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他时刻心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使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始终充满乐观。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孔繁森舍弃小家,扎根雪域,不仅是勤政爱民的父母官,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他节衣缩食,连块香皂也舍不得买,把工资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他扶贫济困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有时不到半个月,工资就所剩无几。1992年,孔繁森收养了3个在震灾中失去父母的孤儿,经济上更加拮据。为了不让孩子们跟着他受苦,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作为一名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生活清贫得让人难以置信。1993年,孔繁森妻子到西藏探亲,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回到济南后,上大学的女儿向妻子要学杂费,妻子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下了眼泪。8元6角的遗产,体现的是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

孔繁森是个孝子,在人民和母亲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赴藏的艰难征途;孔繁森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深爱着妻子儿女,当高原藏胞更需要干部、更需要帮助时,他忍痛割舍了亲情;妻子又抚养老母、又养育三个孩子,精神和物质上都不堪重负,孔繁森却把有限的工资用到更困难的藏族同胞身上。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太钢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北路83号   邮编:030003  电话:0351-2134396  传真:0351-213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