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去杨妈妈孤儿院之前,我是作了充足的思想准备的。通过网络上的一些资料我大体对她的事迹有所了解,是心怀钦佩与感动而去的。
但是,当我真正踏进那座小院,看到写有“伯达尼之家”几个字的二层楼,在杨妈妈的带领下走进房间,看到那几个坐在轮椅上或身体或心智不健全的孩子茫然的眼光时,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一种说不上的情愫涌上心头,空气似乎都凝固了。一直被杨妈妈牵在手里的小女孩在杨妈妈的鼓励下为我们唱起了歌,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小女孩身上。“你几岁了?”“三岁半。”“唱得真棒!”大家为她鼓起了掌,稚嫩的歌声使气氛活跃了起来。
“这是我们这里最小的孩子,脊柱侧弯,去年刚刚做了手术。”我们走出房间,杨妈妈为我们介绍起来,“她可聪明了,《三字经》《弟子规》都会背……”杨妈妈一脸的骄傲,那是在任何一个母亲夸赞自己孩子时脸上都可以看到的表情。是啊!如果不是把每一个孩子都视为己出,恐怕杨妈妈很难支撑到今天。
我再一次打量着杨妈妈,四十岁左右的年纪,矮小的身材,朴素的着装,是怎样的一种信念使得她从17年前收养第一个孩子开始,便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与幸福,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爱心事业当中来呢?这恐怕是我们每个人所关心的。民办性质、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手术和治疗……这期间所经历的艰难与坎坷可想而知。在学习室里,我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在画画、写毛笔字。“我们请专业的老师教孩子们,包括电器维修之类的一些技能,这样他们将来在社会上也好谋生。”朴素的话语中折射出伟大的母爱,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是杨妈妈的牵挂。
短短一个多小时与杨妈妈的接触,让我的心灵一次次感到震撼。为那些孩子、为这个社会。杨妈妈“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大爱足以照亮一方,但爱心的种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传播,相信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