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在记者的眼里,王玉玲早已把团队成员当成与自己最配合默契的“战友”,是除家人外,与自己最亲密无间的人。
女劳模和她的家庭
听王玉玲讲她和女儿的故事,记者心里也一阵酸楚。
看到现在年轻的妈妈如此尽心尽力陪伴自己的孩子,想想自己对孩子,王玉玲总觉得有很多亏欠。
“孩子从学前班起就一直在‘小饭桌’吃饭。记得有一年夏天,‘小饭桌’的师傅临时有事,中午不能提供接送与吃饭服务。上二年级的孩子也不知情,看到‘小饭桌’没人便往家里走,回到家连门都进不了。无奈之下,孩子便又回到‘小饭桌’,结果还是空无一人。中午的太阳极热,孩子就这样来来回回走了整整一中午。下午上课时,老师见孩子上课没精神,下课了解到情况后,便立即通知我。晚上回到家后,我问孩子,‘别的孩子都打电话让家长接走了,你为什么不给妈妈打电话?’孩子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妈妈,你每天那么忙,我不想再打扰你。’”回忆起这件事来,王玉玲的表情里满是歉疚。
“记得又有一次,孩子发烧还伴有咳嗽,吃了药病情还总是反复,医院给出的处方是打点滴再加上吃药,那几天正好赶上课题组要试制新产品。那时候,医院开出的药片还是用一个个小袋子包好的那种,于是我就在电话里告诉孩子看看药片是什么颜色,什么袋子里拿出几片,吃几次。我现在想想都后怕,万一孩子吃错了怎么办,当时她只有8岁。”王玉玲说。
在孩子的记忆中,妈妈永远都是忙碌的。一想到这些,王玉玲的眼里盈着泪水。
提及丈夫时,王玉玲说,“家里的事务,都是丈夫在帮我处理。他知道我工作辛苦,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我减轻后顾之忧。”对于家里的事务,王玉玲则笑称,“家里事务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你把它想得有多少。其实,我有时真没有太多时间去想家里的事。”
女劳模和她的报国梦
2010年,为了满足铁路货车重载提速发展要求,铁道部启动“新建30吨轴重重载铁路关键技术”重大课题,要求重载车轴材料强度较现用LZ50钢提高15%,塑性提高5%,增加冲击功要求,对低倍组织和高倍组织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从那时起到2014年,太钢成功试制的重载车轴用LZ45CrV钢,王玉玲和她的团队付出了巨大的辛苦。
连续几年来,作为太钢首席研究员的王玉玲负责完成了铁路重载车轴钢、高速动车车轴钢、机车车轴钢、城际列车车轴钢、出口车轴钢以及电机转轴用钢开发等多项重点工作,太钢高速动车车轴钢,各项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并通过了清华大学、国家检测中心、铁道科学研究院检验分析验证,产品实物质量优于多个发达国家车轴钢的水平。2014年2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召开了自主化时速250公里动车组轮轴方案、试用评审会,一些企业采用太钢材料生产的高速动车空心车轴通过了铁路总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并进入运行试验,为我国车轴钢系列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高铁已然成为共和国闪亮的“外交名片”,这凝聚着包括王玉玲在内的许许多多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谈起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感受,王玉玲激动地畅谈了大会盛况以及聆听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受到中央领导接见的感触。她说,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听到这些,自己工作的劲头和信心更足了。王玉玲谦虚地说,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是太钢为自己提供了成长的舞台,离不开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荣誉是大家的、是太钢的。打赢生存保卫战、构建新常态下的公司竞争力,科技创新尤为重要,自己深感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31年来,王玉玲始终坚守科技兴企、产业报国的光荣梦想,时刻秉持着科技人员忠诚事业、敢当重任、刻苦钻研、科学严谨、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科研攻关的漫漫长路上以柔克“钢”,用特有的柔韧攻克了横亘在中国高速动车车轴钢用钢上的难题。一路走来,她始终与梦想同行。因为王玉玲深知,有梦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