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晓鹏报道
本报讯金秋时节,我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批核聚变用高磷铜+不锈钢复合板产品从太钢调运、装车运往目的地,开始正式向ITER计划供货。作为公司典型的高端产品,这批“精良部队”将带着“太钢制造”的标签成功应用于ITER计划,为太钢复合材料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写下历史性的一笔。
“ITER”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英文缩写,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人造太阳”。“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多边大科学国际合作项目,由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和欧盟7方共同出资建造,总投资达110多亿欧元。该计划将集成当今国际上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我国以参加ITER计划为契机,带动一批优秀的科研院所和制造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升我国的核聚变研发能力,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聚变示范堆乃至商用堆奠定基础。
太钢早在2007年就开始涉足ITER计划,先后参与了环向场线圈导体、校正场线圈、馈线系统、支撑系统、屏蔽包层等多个模块的特殊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参与该计划以来,太钢人发扬“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的创新精神,在超高难度材料的研发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陆续研制出多种系列产品。
2013年起,太钢开始针对核聚变用铜+不锈钢板的复合进行技术攻关。为了完成好ITER计划任务,相关部门从技术、装备、制造、检测过程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心准备。ITER计划的产品检验项目繁多而严格,无损探伤要求苛刻,质保管理精细严密,尤为独特的是,不仅要在常温下进行检测,而且要在-269℃的超低温下检测多项指标,这对材料成分、工艺流程、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等都是极大挑战。为此,技术人员成立了攻关组,对关键难题展开了艰苦的攻坚战。为满足ITER计划对材料的超高要求,项目组人员日夜奋战,一次又一次地在技术和操作上实现突破,并确保产品从试验、制造到检验全流程都有完整记录和可追溯性。在最终的检验环节,产品一次性合格,结合率远远超过ITER计划的指标要求。国际专家认为,太钢产品的多项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用户期望,在国内首屈一指。
ITER计划任重而道远,核聚变事业艰巨而光荣。复合材料厂副总工程师范述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参与ITER计划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所有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将怀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太钢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严谨、认真、求知的精神,为未来的清洁、安全而又可持续发展的核聚变能源事业不懈努力。